台湾正在竞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说,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要知道台湾

鉴清评趣 2025-10-16 11:49:52

台湾正在竞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说,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要知道台湾被清朝抛弃后,被日本殖民50年。台湾人吃了很多的苦。 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首次派兵登陆台湾南部。这场冲突虽以清政府赔款50万两白银告终,却成为日本觊觎台湾的起点。 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次年6月17日,日本在台北举行“始政仪式”,开启了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这段历史中,台湾民众的反抗从未停歇。1895年“台湾民主国”成立时,丘逢甲等士绅发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呐喊。 从刘永福黑旗军在新竹的殊死抵抗,到简大狮、柯铁、林少猫“抗日三猛”的游击战,再到1930年雾社事件中赛德克族人用原始武器对抗日军毒气弹的悲壮,60余万台湾民众在殖民者的屠刀下丧生。日本总督府通过“三段警备法”“匪徒刑罚令”等严刑峻法,将台湾变成一座露天监狱。 日本对台湾的统治不仅是军事占领,更是系统性掠夺。1898年设立的“临时土地调查局”通过《台湾地籍令》强占民田,将台湾变成日本稻米与蔗糖的“饥饿输出”基地。 日资三井物产垄断樟脑贸易,一年牟取暴利超358万日元。更残酷的是文化同化政策:1937年后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强制台湾人改用日式姓名、参拜神社,禁止使用汉语和传统宗教。台湾高等教育机会被彻底剥夺,青年只能接受“大和魂”的奴化教育。 这种暴政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并未完全消失。部分老一辈台湾人因战后国民政府治台失政,竟对日据时期的公共设施产生怀念。 但历史档案显示,日本在台修建的铁路、港口,本质是为掠夺资源服务,而非造福当地。正如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王键所言:“一部台湾糖业史,就是一部日本殖民史。” 回到2025年的选举现场,郑丽文抛出“日本殖民史”论题,实则是国民党内部路线斗争的缩影。作为曾是民进党员的“叛将”,她深谙两岸议题在岛内政治中的敏感性。 其“不统不独”的表态,与马英九时期“维持现状”的党内氛围一脉相承。2025年国民党内部民调显示,近60%党员支持“暂不讨论统一”,这种保守倾向迫使候选人必须在“统独”议题上走钢丝。 郑丽文的策略充满矛盾:她一方面强调“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另一方面又提出“两岸百年和平基业”的模糊概念。这种表述既想吸引深蓝支持者,又不愿得罪中间选民。更耐人寻味的是,她将日本殖民史作为论据,却回避了国民党在日据时期未能有效领导反抗的历史责任。 当郑丽文试图用“殖民伤痕”唤起同情时,大陆方面的回应直指要害。国台办明确指出,“不统不独”本质是拖延统一的借口。 事实上,自2025年起,大陆通过扩大台胞发展空间、惩戒“台独”顽固分子等组合拳,已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台湾民众对经济困境的焦虑,远超过对历史伤痕的纠结——当农产品滞销、年轻人外流时,历史叙事终究要回归现实利益计算。 这场选举最终会走向何方尚不可知,但历史早已给出答案:从1895年清政府割台,到1945年光复,再到今天的大陆崛起,台湾的命运始终与中华民族紧密相连。那些试图用“殖民伤痕”淡化统一必要性的言论,或许能赢得一时选票,却无法改变历史大势。 当我们在2025年回望这段历史时,真正的疑问或许是:当台湾社会终于能直面殖民伤痛时,是否也能勇敢拥抱属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