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夕,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女儿平阳公主、女婿柴绍,柴绍对公主说:"两个人一起走会引起怀疑,而你一人在长安也不安全,该怎么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617年的春天,长安城里藏着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秘密,李渊在太原的密信送到女婿柴绍手中时,这位出身关陇将门的驸马陷入了人生最艰难的抉择。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岳父要起兵了,让他立刻赶往太原,可问题是,妻子平阳公主怎么办? 柴绍很清楚,长安此时就是一座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隋炀帝虽然远在江都,但京城里到处都是监视李氏家族的眼线。 两个人一起消失,必然引起怀疑,届时李渊的计划还没开始就得暴露,可要是把妻子一个人留在长安,万一出事,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这种两难的局面,最考验的其实不是柴绍,而是平阳公主,她没有像寻常女子那样哭哭啼啼,也没有纠结于夫妻情长,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你走,我留下,更关键的是,她不打算躲起来等死,而是准备主动出击。 这个决定听起来疯狂,却藏着一个女人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平阳公主知道,长安表面平静,实际上各路人马都在观望。 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到处都是对朝廷不满的流民和绿林好汉,与其被动防守,不如把这些散乱的力量组织起来,给父亲的大军打开一条通道。 柴绍走后的第二天,平阳公主就开始了她的计划,她没有选择藏身民间,而是直接回到鄠县的庄园,开始变卖家产招兵买马。 这个动作大胆得让人咋舌,因为这等于公开宣布自己要造反,但平阳公主赌的就是速度,在隋朝反应过来之前,把队伍拉起来,形成足够的威慑力。 果然,县尉很快带兵来围剿,这场仗打得异常凶险,一边是训练有素的官军,一边是刚刚招募的乌合之众,可平阳公主偏偏赢了。 她亲自披甲上阵,用实际行动告诉手下的士兵:这个女人不是来玩票的,是真的要拼命,这一战不仅打退了隋军,更重要的是打出了名声,周围的流民听说有个女将军在招兵,纷纷前来投靠。 接下来的几个月,平阳公主做了一件更厉害的事,她没有满足于手头这几千人,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关中地区那些各自为战的义军,何潘仁手下有数万人,李仲文、向善志这些人也都有自己的地盘。 平阳公主派人一个个去谈,用的不是威逼,而是利诱加上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她告诉这些人,隋朝已经完了,李渊起兵是大势所趋,现在归附,将来就是开国功臣。 这套说辞听起来简单,但真正能说服这些草莽英雄的,是平阳公主自己的行动,她能打仗,懂战略,更重要的是,她给手下的军队立了严格的规矩:不准抢掠百姓,违者斩。 这在乱世里简直是奇迹,老百姓见到这支军队不但不害怕,反而主动送粮送草,有了民心,队伍就越滚越大,到李渊的大军南下时,平阳公主手里已经有了十几万人。 这些人不是摆设,平阳公主用他们控制了长安以西的大片区域,切断了隋军的补给线,还多次袭击敌军的粮道。 等李渊的主力部队到达长安城下时,惊讶地发现,女儿已经把外围的活儿都干完了,这不是简单的接应,而是实打实的战略配合。 李渊攻占长安后,平阳公主得到的封赏足以说明一切,她是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军功被封的公主,死后按照将军的规格下葬,这份荣誉背后,是一个女人在乱世里杀出的血路。 柴绍后来成了凌烟阁功臣,在唐朝的战场上南征北战,但所有认识这对夫妻的人都知道,当年在长安城里做出那个决定的,不只是柴绍,更是平阳公主。 一个选择北上辅佐岳父,一个选择留守经营根据地,这种默契和魄力,才是真正撑起一个王朝的力量。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