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囚徒为军,一般以秦国的骊山军团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其实不然。学界雷海宗先生大概是最早持有这种观点的。他说:“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胜势大,二世一时来不及调动大军,赦宥骊山修始皇陵墓的囚徒,由章邯率领去攻陈胜。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据说,这支被章邯领导的这个骊山军团,大概有二十万人,其战斗力还挺强。 以囚徒为军,战国时代的越国应该才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据《史记 越世家》,卧薪尝胆后的越王勾践,开始发越国大军征讨吴国,其大军构成是“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这支部队由四种兵构成,太史公并且把这四种兵各属于什么性质的兵,都说的明明白白的。这其中所谓的“习流”,即是指“流放之罪人”。《尚书》有云“流宥五刑”,而“习流”,其意为把流放之罪人组织起来,加以训练,使之能战,任为卒伍。这类人可充当冲锋陷阵之敢死队;“教士”则是指平日训练有素之兵士,这一部分人应该是军中的绝对主力;“君子”应该是指越王之亲兵卫队,大概相当于项羽当年身边之八千子弟兵。“诸御”是指军中掌管具体事务的军官与技术人员。最后的结果是,越王勾践的军队以少胜多,取得大捷。 再以后,用囚徒,是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反时。那个时候,北军三万人负责保护关中,不敢动。于是便“赦天下死罪以下,皆令从军”。再后来便是汉武帝使用囚徒征讨四方。据统计,在汉武帝所发动的二十五次战争中,最少有六次是一部分或全部使用的囚徒、流民和社会最底层的所谓“坏分子”。
刘邦称帝后返回沛县,被街头老丈嘲笑,刘邦问:你晓得我是谁?老丈怼道:管你哪路官。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