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末年,清王朝的吏治日益腐败,官僚贪污成风,在全国范围内,土地兼并的现象也极为严重,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清王朝嘉庆、道光时期,出现中衰,长期积弱的局面开始形成了。 北京的旗地被旗丁卖掉的已超过半数。这些旗地虽有的被清朝政府赎回,但大都被满洲贵族和汉族地主兼并。满洲贵族和汉族地主又以“增租夺佃”的方法来加重对佃农的剥削。清初,旗地的租银每亩不过三五分,多的到一二钱,这时已增长到三四钱。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户部奏疏还指出“近年生齿日繁,每亩现值租银五六钱至七八钱”[384]。京畿一带失去土地或无地耕作的农民愈来愈多了。 乾隆时,怀柔地主郝氏占田至“膏腴万顷”,宠臣和珅占田8000顷,嘉庆时,广东巡抚百龄到任不足一年,占田达5000顷,满汉军官从军营解职之后,也都以剥削所得,在家乡增产置地[385]。 一般地主以高利贷为手段在各地霸占田土。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河南大灾,山西地主、商人,闻风而至,“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湖南苗族地区,高利贷更加猖獗,有客账、营账、放新谷、加贷等名目。苗民“往往收获毕盖无余粒,此债未清,又欠彼债”[386],于是被逼抛弃了耕作,田土尽收归地主管业。
乾隆末年,清王朝的吏治日益腐败,官僚贪污成风,在全国范围内,土地兼并的现象也极为
历史并不说事
2025-10-18 09:54:08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