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发表社评称:荷兰可能要为其无理行为付出代价。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维护自己

文人学社 2025-10-18 11:02:26

环球时报社评发表社评称:荷兰可能要为其无理行为付出代价。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大国的决心与能力。 事件的核心是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强制介入。安世半导体 2019 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多年来经营稳健。 2025 年 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务部下达行政指令,限制安世半导体及关联实体的经营决策,实际剥夺中方股东的正常控制权。 次日,荷兰法院批准紧急申请,暂停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 CEO 职务,将其持有的大部分股份托管给外部第三方。 荷兰政府宣称此举基于 “经济安全” 考量,但未给出具体风险说明。 美方的施压成为背后关键推力。 荷兰法院公布的裁决文件显示,美国商务部官员与荷兰外交部 6 月曾召开会议,美方明确要求安世半导体撤换中国籍 CEO,称这是获得 “实体清单” 豁免的必要条件。 闻泰科技 2024 年 12 月被美国列入 “实体清单” 后,美方进一步扩大限制范围,将控股超 50% 的子公司纳入其中,安世半导体因此受限。 荷兰官员随后致信安世西方高管,要求企业保证 “独立于黑名单股东的运营独立性”,并限制 “向中国转移知识和能力”。 荷兰的行动引发连锁反应。 闻泰科技发表声明,对这种歧视待遇表示强烈抗议。中方迅速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歧视性做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更具体的应对体现在产业层面,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基地的晶圆与封装件出口受限,这些基地承担着企业核心生产任务,东莞工厂年产量超 500 亿件,国内后端出货占比达 80%。 环球时报社评的警示有着现实产业依据。 中国是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第二大市场,2023 年阿斯麦对华销售额超 64 亿欧元,占其光刻系统销售额的 29%。 荷兰 9 月还宣布扩大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虽未明指中国,却波及先进浸润式 DUV 光刻机等产品。 这种限制不仅影响中荷企业往来,也让全球供应链承压。 安世半导体服务苹果、特斯拉等全球客户,其产品供应中断已引发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担忧,警告可能干扰欧洲汽车生产。 国际舆论对荷兰做法多有质疑。 英国广播公司指出荷兰政府未说明具体风险,金融时报直言此举将加剧高科技领域摩擦。分析认为,荷兰的干预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国际投资者对欧盟市场的信任。 作为荷兰首次动用《物资供应法》干预中资企业的案例,其试图重塑企业 “欧洲属性” 的操作,被视作欧盟 “技术主权” 叙事的实践尝试。 中方的应对始终立足规则与权益。 除官方表态外,企业层面也在积极行动,闻泰科技与国际律师事务所沟通,以法律手段维护股东权益。 这种理性回应与坚定立场,印证了社评中的判断。中荷在半导体领域存在深度产业关联,阿斯麦依赖中国市场需求,中国企业则需要合理的技术合作空间,双方利益早已紧密交织。 这场风波成为规则意识的试金石。荷兰的行动源于外部施压与自身战略考量,却忽视了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市场规律。 环球时报的社评并非空泛警示,而是基于产业现实与规则原则的客观判断。它清晰传递出,大国维护权益的决心不容低估,唯有尊重契约精神与市场规则,才能避免付出代价,实现各方共赢。

0 阅读: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