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潜入探亲队,回到了大陆,事实上,他真实身份是情报人员谢汉光,他带着一份至关重要的百人名单,这份名单揭开了沉寂38年的惊人真相。 这些名字,大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台湾被秘密逮捕、处决、长期蒙冤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名单不仅是谢汉光的记忆,也是历史的证据,为了保住这些人的清白,他隐姓埋名38年,在台湾最偏远的原始山林里,以“叶依奎”的身份活成了一个农夫,砍柴种田、与世无争。 他背后没有组织联络,几十年几乎与世隔绝,他守着这份名单,也守着那句“等我回来”的承诺——1946年赴台潜伏时,他和新婚九天的妻子曾秀萍道别,谁也没想到一别就是四十多年。 直到1988年借开放探亲之机,他终于回到大陆,也终于能把那份名单交到组织手中,而那些曾被污蔑为叛徒的人名,得以洗刷,家属多年悬而未决的冤屈,才有了解开的一丝可能,你觉得,一个人把名单藏在心口38年,值不值? 说实话,这种故事现在不太容易打动人了,不是因为它不震撼,而是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了把英雄变成符号,变成纪念馆里的照片、纪念日上的口号,可他们活着那几十年,撑起信念的方式一点都不浪漫。 谢汉光的38年,不是在硝烟和枪火中度过的,而是在刀锋般的孤独和毫无支撑的日子里,一点点耗出来的,他没有继续潜伏的任务,没有联络点,没有指令,也没有身份保护,他只有一个早就失联的组织交代、一份油纸包裹的名单,还有一个在大陆等待他的女人。 这三样东西,让他没有在山里哪一场台风中放弃,也没有在无数次身份崩塌的诱惑中屈服,更打动我的是,他回到大陆以后,身份核实都困难重重,化名太久,档案残缺,很多战友已经不在人世。 没有人替他作证,没人给他出面,那份名单如果没人信,他可能就是个编故事的老人,但他愿意回来、愿意证明、愿意去汕头烈士陵园向兄弟举杯,哪怕等了那么多年,只为那句“兄弟,咱们的清白,终于回来了”。 这份执拗,说不清是因为信仰,还是因为当年的承诺,他没喊过“信仰万岁”,但他的人生就是一整个信仰做出来的选择。他没有变节,也没有失联,他只是等着历史有一天肯张开嘴,把那段话说完。 现在看,名单洗清的不只是同志的冤屈,也顺带替历史多补了几页,而在那之外,是这个人把孤独活成了一份担当,把平凡的名字活成了一串需要记住的线索,人活着有很多种方式,谢汉光这种方式,不热闹,但有分量,你说,换成是你,有人知道你是谁之前,你愿不愿意守一个38年的沉默? 有人说,真正值得敬重的人,不是穿过枪林弹雨的,而是能穿过无声岁月也不放下信念的那种人。 你觉得,谢汉光这样的人,算不算你心中的真正英雄?欢迎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血染台湾的“红色特工”
台湾新党副主席李胜峰:我跟赵少康相处一辈子也算是很好的朋友,听到蔡正元这几天这样
【19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