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警告”引发的破防:美国财长贝森特失态背后是美方的双重误判 近期,美国财政

琨君说 2025-10-19 08:52:29

一句“警告”引发的破防:美国财长贝森特失态背后是美方的双重误判 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我方谈判代表、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的公开指责引发热议。他声称李成钢在8月访美期间发表“煽动性言论”,是“自以为是的战狼”,还指责其“不请自来”“行为失常”。 贝森特的气急败坏,据称与所谓的“威胁言论”有关。英媒《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官员说法称,李成钢曾“咄咄逼人”地表示,若事态不按中方意愿发展,美国将面临“地狱之火”。但这一说法存在双重疑点: 从事实层面看,中方早已明确澄清——李成钢是应邀于8月27日至29日赴美交流,核心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商谈经贸议题并就美对华相关限制措施提出交涉,全程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表态理性务实,绝非“煽动性言论”。所谓“不请自来”纯属美方歪曲事实。 从言论本身看,所谓“地狱之火”更可能是翻译或解读偏差。结合谈判背景,当时中方重点反对美方拟对中国船只征收歧视性港口费,明确指出此举将破坏国际航运秩序,中方会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后果由美方承担。这本质是“玩火者必自焚”的理性提醒,却被刻意渲染为“威胁”,暴露出美方对中方立场的刻意曲解。 贝森特的失态,根源并非某句话的刺激,而是美方对华策略的接连受挫。一方面,中方依法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完全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防扩散义务,绝非针对特定国家,且始终保障合规贸易。美方对此的指责,本质是不愿接受自身供应链对中方的合理依赖。另一方面,面对美方的单边主义行径,中方的反制措施精准有力,从收取对等港务费到依法开展反垄断调查,每一步都落到实处。而美方此前对中方的警告无动于衷,甚至傲慢地认为中方不会落实反制,直到现实摆在眼前才陷入情绪失控。 说到底,贝森特的破防,是美国“霸权思维”遭遇中国“原则底线”后的必然反应。当谈判桌上捞不到预期利益,当单边施压失效,情绪化发泄便成了最后的选择。这恰恰印证了:国际经贸博弈中,嗓门大小无关实力,尊重规则、平等协商才是正道;所谓“威胁论”的炒作,不过是美方无力改变现实的遮羞布。

0 阅读:1
琨君说

琨君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