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 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宣布了! 10月1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发布消息。俄国防部称俄军已控制顿涅茨克一个定居点,并且俄军对乌军军工综合体及无人机训练中心进行了打击,同时俄军拦截了140架乌军无人机。 乌军则通报称,过去24小时内,他们在前线发生的战斗数量达到了74次,并声称击落了116架俄军无人机,干扰和击落了20架俄军无人机。 双方在无人机数量上的对抗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高科技消耗战的体现。 根据Oryx的数据,截至2025年7月,俄军损失的无人机数量已经达到了45003架,而乌军损失的无人机数量在3.4万至4万架之间,2024年是双方无人机损耗的高峰年。 从生产能力来看,乌军实际生产的无人机数量达到了170万架,远远超过了乌军最初设定的目标,而俄军由于遭到制裁,目前只能依靠本土生产,其产能受到限制,目前俄军月产不足5万架。 在技术方面,俄军部署的是光纤无人机,而乌军则是集群AI主导的分布式智能无人机,各有优势。 但需要指出的是,乌军目前使用的96%的无人机都是依赖进口零件组装而成。 由于无人机侦察和打击前线士兵,所以在本次冲突中损失惨重。 总之,这场俄乌冲突的核心其实是产能与供应链的较量。 俄乌用无人机打消耗战,误伤风险高,还波及平民。虽有人提“伦理芯片”控攻击目标,但算法难辨灰色地带,全球也没统一准则,这技术得先守道德底线。 俄乌这场无人机消耗战,说白了就是比谁造得多、供应链扛得住。 乌军一年能造170万架,看着挺猛,可96%零件靠进口,别人一卡就慌;俄军想靠本土生产不被卡脖子,却因为被制裁,一个月造不出5万架,根本不够耗。 这说明现在打仗,光有技术或只拼数量都没用,得产能和供应链两头硬。 而且现在比的不只是谁的无人机更先进,更是谁花的钱值、损耗扛得住。 要是哪个国家不提前把产业链和产能备好,真打起来肯定要吃亏。 对此,你怎么看?
特朗普要求乌克兰在现有战场边界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停火。特朗普这一提议对普京和特
【1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