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论坛。这话放出来时,岛内起了舆论,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过去几年里,台海频繁出现紧张局面,大陆军机绕台和军演次数明显增加,形成了一种“常态化”的压力。对于台湾当局而言,这既是安全上的挑战,也是政治上的考验。 双城论坛,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被视作缓和两岸关系的象征。然而在当前政治氛围下,它也成为了政治博弈的筹码。蒋万安直接将论坛的存废与大陆的军事行动挂钩,无疑是在对大陆施压,同时向岛内民众表明自己“不妥协、不退让”的姿态。 从岛内舆论反应来看,蒋万安的声明引发了明显的分化。一部分支持者认为,这是难得的“正面回应”,展现了对岛内安全和主权问题的关切。他们认为,长期以来,台湾内部存在软弱心态,对大陆的军事动作总是采取“忍让和回避”,甚至在舆论上表现出退缩。蒋万安提出以论坛暂停相威慑,是一种主动出击的姿态,至少显示了某种政治立场和决心。 但也有不少批评声音指出,这种言辞虽硬,却可能流于形式。实际上,双城论坛的暂停是否能真正对大陆形成压力,尚存疑问。更重要的是,这种表态可能导致两岸关系进一步紧张,影响岛内经济和民生。论坛的意义不仅仅是政治信号,更是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民间互动的载体 。一旦被政治化、工具化,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许多岛内观察者认为,单凭一纸声明,并不能改变大陆的军事策略,也难以缓解民众对安全的焦虑。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蒋万安的表态实际上反映了台湾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一方面,民众对于安全问题高度敏感,政治人物如果不表现出“强硬”,就可能失去选民的信任;另一方面,两岸关系的现实状况又让“硬气”变得难以兑现。台海局势牵动着区域安全与国际格局,大陆的军机行动、演习频率背后,是对台湾战略姿态的一种回应,也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信号。在这种背景下,任何政治表态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战略、经济和舆论多重因素的制约。 从过去的案例来看,类似言辞在台湾政坛并不罕见。无论是前领导人的强硬表态,还是地方官员的政治声明,都常常在舆论中引起短期热议,但真正能改变两岸互动模式的极少。原因很简单:军事和政治决策不是单靠口头表态就能左右的。 大陆军机绕台、演习密集,背后有明确战略意图,并非为了回应个别岛内政治人物的威胁。双城论坛的暂停,最多只能产生象征性意义,但并不会触及两岸核心的战略平衡。因此,对于蒋万安来说,表态虽然能赢得岛内部分民众的认可,但能否真正“硬起来”,仍是未知数。 这一事件还折射出民众心理的分裂。在支持者看来,任何针对大陆的强硬立场都值得鼓掌;而怀疑者则担忧,这种表态可能激化局势,损害台湾经济和民生。 舆论的这种分化,其实反映了台湾社会对于安全与发展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希望保持安全和尊严,另一方面又担心实际行动带来负面影响。政治人物在这种心理氛围下,往往会通过“言辞硬、行动缓”的方式维持平衡,既满足民意,也避免直接冲突。 蒋万安的声明,是一次典型的政治表态,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是否真的暂停双城论坛,更在于传递一种姿态:面对压力,岛内有部分政治力量希望表现出“自主性”和“坚决性”。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台湾内部政治的表面风波,往往与两岸战略格局紧密相关,任何单一措施都难以脱离更大背景单独存在。
郭正亮说,郑丽文多聪明啊,人家不会向中国大陆隔空喊话,也不会要求对岸军机不绕台,
【20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