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10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不仅控制了顿涅茨克方向一个定居点,还成功打击了乌克兰军工综合体及无人机训练中心。俄方称其防空部队拦截了140架乌军无人机。 单看俄方这则战报,简直是“攻防两端都赢麻了”的既视感:往前推进占了地盘,往后防守拦了百架无人机,还顺带端了对手的军工窝点。但战场这事儿最忌讳只听一家之言。 先说说那个被俄军 “控制” 的顿涅茨克方向定居点,俄方没明说具体是哪个村子,但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当天下午就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称前线发生 74 次战斗,乌军在多地成功阻止了俄军进攻,压根没提有定居点丢失这回事。 这种各说各话的情况在俄乌战场上早就不是新鲜事,2022 年赫尔松战役时,俄方说顶住了乌军三个营的攻势还设伏重创对手,乌方却放消息说俄军正在偷偷准备撤军,后来事实证明俄军确实从赫尔松市撤出了主力,所谓的 “重创对手” 更像是为撤退找台阶下。 再看 10 月 19 日当天的开源情报,顿涅茨克方向的卫星图里根本找不到俄军宣称 “控制” 区域的明显占领痕迹,反倒是有当地居民在社交平台说村子里还在断断续续交火,哪方真占了地盘还得打个问号,毕竟在前线,有时占了半条街都敢说控制了整个村庄,这种宣传话术早就见怪不怪了。 再聊聊那 140 架被拦截的乌军无人机,这个数字看着挺唬人,但乌克兰空军同日就放出了反向数据,说自己击落干扰了 136 架俄军无人机,两边跟玩 “比大小” 似的,都往高了报,谁也不服谁。 更有意思的是,稍微懂点战场常识的人都知道,无人机拦截率远没俄方说的这么夸张,之前有数据统计,俄乌战场无人机实际被拦截的比例不超过 3%,要是真能一天拦 140 架,那乌军得一次性出动四千多架才够这个数,可即便乌克兰 2024 年无人机产能翻了 19 倍,也不会这么铺张地往一个方向扔。 而且就在前一天,俄国防部还说在 12 个地区击落 41 架乌军无人机,一天之内拦截数突然暴涨近 3 倍,这波动幅度实在让人怀疑统计口径是不是变了 —— 说不定把被电子干扰逼降的、自己坠机的都算成 “拦截” 了,毕竟之前就有过类似的套路,俄方说 “全部拦截”,结果卫星图里能找到好几个导弹残骸落点,所谓的拦截率水分大得很。 至于打击乌克兰军工综合体和无人机训练中心,俄方说得言之凿凿,但乌军那边连个 “受损通报” 都没发,反而同步公布了反击战果,说精准打击了克里米亚的俄军油库和雷达站。这种 “你说炸了我的厂,我说端了你的库” 的互怼模式,在战场上已成常态。 之前俄军宣称用 “匕首” 导弹摧毁了乌多处军工设施,结果没过几天乌克兰就放出了新生产的无人机视频,产能压根没受影响,2024 年一年乌方就造了 120 万架各型无人机,要是真被端了关键窝点,哪来这么高的产量。 更打脸的是 2024 年 4 月那次,乌军说袭击俄莫罗佐夫斯克空军基地毁了 14 架苏 - 34,俄方说战机早疏散了没损失,最后卫星图一出来,停机坪上的战机数量确实没少,但多了几个明显的弹坑,两边都没说真话,一个夸大战果,一个隐瞒损失,这次俄军说的 “打击军工目标”,大概率也只是炸了点外围建筑,没伤到真正的生产核心。 其实从冲突一开始,俄乌双方的战报就存在巨大偏差,单说伤亡人数,2022 年 9 月俄防长绍伊古称俄军阵亡 5937 人,乌方却宣称消灭了 55110 名俄军,第三方机构 BBC 和 Mediazona 通过核实具名死亡报告,推算出当时俄军实际阵亡约 3 万人,既没俄说的那么少,也没乌说的那么多。 这种偏差在装备损失上更明显,俄军说摧毁了数百辆乌军坦克,乌方说自己击毁了上千辆俄军装甲车,荷兰开源情报组织 Oryx 只能靠逐一核对战场照片来统计,结果发现双方宣称的战果都比实际多了三成以上。 说到底,俄乌战场早就成了 “信息战” 的主战场,双方发布战报的首要目的不是告知真相,而是提振士气、迷惑对手。俄军说拦了 140 架无人机,可能是想显示自己防空系统多靠谱;乌方说阻止了俄军进攻,也是为了证明防线够稳固。 但只要结合卫星图、开源情报和第三方机构的分析,就能看清这些战报背后的门道 —— 就像 10 月 19 日那则战报,看似 “赢麻了”,实则经不起交叉验证,毕竟战场这地方,真真假假从来都是捆在一起的,只听一家之言,跟听评书编故事没多大区别。
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10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不仅控制了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19 17:25:01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