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围绕稀土和关税冲突,美国的几名高级官员不停接受媒体采访,还主动开记者会,散播他们的谬论,全世界就光听他们BB了,他们试图定义事情的性质,动员西方国家跟他们一起抵制中国。我觉得他们在搞舆论认知战。 这阵子中美稀土关税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美国那边贝森特和格里尔俩人像上了发条似的,到处跑媒体和发布会。10月14日,财政部新闻厅他们俩联手出击,贝森特直指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是破坏全球链条的把戏,格里尔补刀说11月1日起加100%关税不是闹着玩,是硬回应。俩人轮番上CNN、福克斯、彭博,贝森特在镜头前强调得先撤限制;格里尔则拉欧盟、日本下水,说这关国家安全,得集体施压。周末他们没闲着,电话连BBC,推特刷屏,内容就那几句:中国独大威胁电动车、芯片、军工,得转向美国供应链。贝森特还说西方盟友不能坐视不管,得团结抵制。格里尔在访谈里反复提法律依据,WTO规则怎么怎么被中国绕弯。 他们的套路老一套,先定义中国管制是经济勒索,然后动员欧洲和亚太跟进。贝森特在福克斯上说,这不是小事儿,是供应链的赤裸干预;格里尔在彭博补说,100%关税是必然,得让北京让步。俩人还联名发声明,批评中国4月4日商务部出的七种稀土元素出口限令,是对特朗普新关税的报复。10月10日中国又加五种金属管制,他们立刻跳脚,说这是全球恐慌源头。贝森特在国务院会议后对媒体放话,特朗普准备软件出口管制反击。格里尔则跑国会山,游说议员支持盟友协调。他们的宣传机转得飞快,路透社、纽约时报都报道了,标题全是美国官员抨击中国。说白了,这是在舆论上围堵中国,试图让全世界买他们的账,定义稀土事儿是中国先动手,美国被迫还击。 这种密集曝光不是巧合,贝森特管财政,格里尔管贸易,俩人分工明确,一个压经济痛点,一个拉法律盟友。他们的论调总绕着国家安全转,稀土怎么影响美国军工,怎么让西方企业转向本土。特朗普团队这招,学足了第一任期的贸易战玩法,但这次稀土是痛点,中国控全球80%供应,他们急眼了,就使劲儿散布中国坏消息。全球媒体一窝蜂跟风,欧盟那边也开始议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稀土企业股价跟着晃。他们的攻势接地气地说,就是想垄断话语权,让中国声音进不了主流视线。 中国这边没闲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直说,稀土管制合国际规范,是维护稳定的对等措施,不是主动挑事儿。商务部视频连线路透社,解释限令针对特定领域,避免资源乱用。多家媒体推英文报道,专家剖析美国关税的长远坏处,环球时报社评呼吁国际社会别被单边叙事忽悠。10月15日,中国商务部回击美国制造恐慌,拒绝撤限令,还批贝森特言论。外交部重申,这是回应特朗普新关税的正常操作。 市场反应快,道琼斯10月16日跌878点,纽约交易所乱成一锅粥。双方同意延长90天休战,谈判拖到11月,焦点还卡在稀土出口和关税水平。中国商务部内部标时间节点,准备磋商细节。贝森特回办公室翻报告,格里尔打电话欧盟专员,局面僵着。特朗普威胁加到130%关税,还提500%针对中国买俄油,但中国稳住阵脚,说限令不针对美国防务企业,只禁技术出口。 这事儿发展到这儿,博弈没完。稀土是中国王牌,美国想脱钩难,欧洲日本夹中间难受。贝森特和格里尔继续他们的日程,但市场波动让他们压力山大。中国声音通过媒体传出去,海外智库和商会开始辩论。台湾地区防务部也表态,关注供应链,但没深掺和。长远看,美国工业政策得更猛,贝森特提要控更多公司抗中国;中国则推本土化,限令从2023年芯片战开始,2024年加码,2025年4月新规。全球供应链重塑慢,美国盟友协调松散,日本欧盟嘴上应和,手上观望。
美国又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