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你拿着,这样的话出入后院方便!”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自己收留他的这一举动,成全了张作霖也成全了她自己。 在张作霖权倾东北期间,比起他腰间的配枪和桌上的大印,有一件东西他看得更重,那是一块巴掌大小的木头牌子。 晚年时他常拿出来看,跟人念叨:“要是没这块牌子,我张作霖当年就是营口街头的一具饿殍,连个收尸的都没有。这份恩情,我用一辈子也还不清。”这块木牌,就是他传奇人生的起点,也是他一生都未能还的“人情债”。 这块牌子的主人是个姓孙的寡妇,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名节比命大,她自己守寡,日子本就艰难,被村里人指指点点,骂她是“克夫”的命,可她偏偏收留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半大小子,这下,“养野汉子”的脏水就泼过来了。 孙寡妇家里就两亩薄田,穷得叮当响,那块刻着亡夫姓氏的木牌是能打开后院小粮仓的凭证,里头放的是她自己活命的口粮,她从贴身衣襟里掏出这块牌子递过去,等于把自己本就紧巴巴的家底分了一半给一个陌生人。 而这个陌生人不是未来的“东北王”,而是一个16岁的“丧家小子”张作霖,这孩子因为爹被人打死,报仇不成反倒成了逃犯,在一次逃跑过程中饿晕在雪地里。 对于当时的张作霖来说,这块牌子简直是救命稻草,但又远远不止是吃的,它首先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是活下去的希望,但更重要的,是它让一个在人吃人的乱世里挣扎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不求回报的信任和温暖。 这块带着体温的木牌让张作霖在黑暗中看到了人性的光,他后来混马帮、当兽医、参军打仗,一步步爬上来,心里始终揣着这块牌子。 后来他发迹了给流民分地,要求工厂给工人开足工钱,那份对底层人的体恤之心,根子就在这块木牌上。 随着时间流逝,当年的“丧家小子”成了清军的管带,1902年,张作霖得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四处寻找孙寡妇,因为战乱孙寡妇早就躲到了乡下,找起来费了好大一番周折。 重逢那天,张作霖身穿戎装,手捧着那块被盘得更亮的木牌,在孙寡妇面前翻身下马,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嘴里喊着“干妈”。 他带来了二百银元,又划拨了几十亩上好的水田,最后干脆把人接到了奉天,还给孙氏买了青砖大院,配上佣人伺候。 这些物质上的回报,其实都比不上那份名分,他给了孙寡妇“义母”的尊荣,让这位曾经受尽白眼的女人成了谁都要敬重三分的“孙老太太”,这份守护一直持续到孙寡妇的晚年,在那个土匪横行的年代,她过得比谁都安稳。 1925年,孙寡妇去世,消息传到前线,正在打仗的张作霖二话不说快马加鞭,硬是跑了三百里路赶回来奔丧,他以义子的身份亲自为老人主持了一场风光大葬,并亲手立碑,上书“义母孙太夫人之墓”。 主要信源:1.11.2孙其明著. 东北王张作霖[M]. 2010: 16.
蒋介石私生活有多混乱?贴身秘书晚年才敢说破,宋美龄的做法绝了。蒋介石天性风流,虽
【7评论】【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