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78亿吨,但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油不采,年年还得花大价钱进口? 因为沙漠里的开采条件,简直能把人难哭。 塔克拉玛干号称“死亡之海”,白天能热到50℃,鸡蛋放沙子里都能烤熟,晚上却能骤降到零下20℃,昼夜温差能差出70℃。工人在那儿干活,上午穿短袖,下午就得套棉袄,遇上沙尘暴,漫天黄沙能把钻井设备都埋了,清理一次就得好几天。有石油工程师说,在那儿钻井根本不是建油田,简直是在沙漠里造座小城,光是把重型设备运进腹地,花的钱就比在平原建个钻井平台多两三倍。 更头疼的是油藏藏得太深了。咱们平常说的油田,大多在地下3000米左右,可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埋在6000米到11000米的地下,相当于要钻透好几座山。去年挺火的“深地一号”,钻到11000多米用了快一年,这还只是试验性的一口井,整个沙漠有几十个油气区块,想都建成这样的井,没个十几年根本办不到。 而且地下深处压力大得吓人,相当于170多个大气压压着,温度能到220℃,普通钻井设备放下去,电子零件立马就烧坏了,就得用专门造的超高温钻机,全国这样的钻机也就十几台,造价高得惊人。 最让人犯难的是水。谁能想到挖石油还得靠水?钻井降温、清洗设备、炼化石油,每一步都离不开水,可塔克拉玛干一年降水量最多才100毫米,还不如南方一场大雨多,蒸发量却能到3000毫米以上。 要开采就得从几百公里外的绿洲运水过来,不仅成本高,还得跟周边老百姓抢生活用水。更危险的是,开采产生的污水要是处理不好,渗进地下,这片本来就脆弱的生态就全毁了,到时候石油没挖多少,修复环境的钱就得花几十年,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就算克服万难把油采出来,运出去又是个大麻烦。沙漠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修一条沙漠公路就得花十几年,铺输油管道更费劲,流动的沙丘动不动就把管道压裂。之前酒泉那边的输油管道,人工巡护5公里就得走三五个小时,后来用了无人机才快了点,可一年巡护下来得飞3万多公里。要是在塔克拉玛干铺几千公里管道,光维护费就是天文数字,还不一定能保证安全。 再说说经济账,这笔账最实在。中东那些国家的石油埋得浅,有的几百米深就能挖到,打一口井的成本才3.7美元一桶,咱们在塔克拉玛干挖,成本得30美元一桶,差了快十倍。 就算加上运费把中东石油运到国内,也比自己挖便宜得多。而且沙漠里的油产量上得慢,2023年整个塔里木油田一年才产3400万吨油气,也就占全国需求的6%,根本填不上缺口,就算全力开采,这点量也不够用。 更深层的是战略考量,石油这东西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少一点。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就像咱们家里的“压舱石”,现在国际局势复杂,万一哪天进口渠道被卡了,这些地下的储备就能救命。咱们现在进口石油,其实是把别人的资源先拿来用,把自己的宝贝留着应急,这是长远打算。 当然不是说完全不开采,这些年咱们一直在搞技术突破,“深地一号”就是试金石,国产化的钻机、抗高温的钻井液都在慢慢成熟。等以后技术更先进了,成本降下来了,生态保护措施更完善了,再大规模开采也不迟。现在这样“先进口、保储备、练技术”的法子,看似花了冤枉钱,其实是最稳妥的选择,既保证了当下的能源需求,又给未来留了后路。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
史之春
2025-10-20 22:43:03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