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拍军工装备发群炫耀,判5年!这3个泄密坑普通人也可能踩本文结合国家安全部通报的3个真实案例,用口语化方式拆解“临时工泄密”“涉密电脑丢失”“密件拍照发群”三类常见风险,分析背后的法律后果,帮大家搞懂“什么算泄密”“泄密会付出啥代价”,最后提醒举报途径,兼具警示和普法意义。 一、为“装面子”偷拍军工装备,临时工直接判5年!法律账得算清楚 咱先看最离谱的这个事儿:某国防军工单位雇了个临时工张某,他在涉密车间干活,为了在亲友面前“显能耐、有面子”,趁没人注意,拿手机偷拍正在研发的新型军事装备。拍完还不算,直接发家庭群里了! 结果群里的亲戚没意识到问题,又转发到别的群,最后涉军涉密信息在网上疯传,造成了严重的失泄密危害。别觉得这只是“随手发个照片”,法律可不惯着——张某最终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了5年有期徒刑! 这里必须跟大家掰扯下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张某拍的是“正在研发的新型军事装备”,属于核心涉密信息,扩散后危害国家安全,“情节特别严重”,5年刑期已经是依法从严判决。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就是个普通人,接触不到国家秘密”,但张某也是临时工,正因为单位没严格审查背景、没做好保密教育,才让他钻了空子。这也给所有雇临时工、外包人员的单位提了醒:保密这根弦,谁都不能松! 二、涉密电脑丢餐厅、密件拍群里,这俩坑比你想的更常见 除了张某的案例,国家安全部还通报了两个“日常操作里藏泄密风险”的事儿,普通人看完也得警惕。 第一个是“消失的电脑”:某科技公司接了党政机关的涉密信息系统运维活,员工孙某是涉密人员,却长期把单位配的涉密笔记本电脑带回家。有次他带电脑去餐厅吃饭,中途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电脑就没了!虽然最后小偷被抓、电脑找回来了,但孙某直接被公司开除了。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个电脑吗?找回来不就没事了?”错了!涉密电脑里存的都是不能公开的信息,一旦丢失,哪怕最后找回来,也无法保证信息没被复制、泄露。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涉密人员违规携带涉密设备外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丢了更是要承担责任,孙某被开除已经是较轻的处罚,要是真造成信息泄露,同样可能坐牢。 第二个是“上网的密件”:某区属单位负责人蒋某,为了写工作总结,把2份秘密级文件违规复印给外包组织的谢某,谢某又转给下属程某。程某图省事,直接用手机拍了文件发微信群,结果信息被疯狂转发,造成泄密。最后蒋某受了党纪政务处分,外包组织的合作也被终止了。 这个案例里,从蒋某“违规复印密件”,到谢某“转手传递”,再到程某“拍照发群”,每一步都踩了保密红线。很多人干活图方便,觉得“就发个群,都是自己人”,但秘密级文件哪怕只泄露给一个无关人员,也算泄密。而且根据法律,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造成泄密后果,都要担责,蒋某作为负责人,哪怕没直接发群,也得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买单。 三、发现泄密情况该咋办?这步操作能帮你守护国家安全 看完这3个案例,大家肯定想问:要是咱无意中发现有人泄露国家秘密,比如看到网上有疑似涉密的照片、文件,该怎么办? 国家安全机关早就给了明确途径:直接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或者通过“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平台”网站、APP举报。只要你提供的线索属实,不仅能帮国家及时阻止泄密危害,还能受到保护和奖励。 这里要提醒大家,别觉得“泄密是大事,跟我没关系”,国家安全其实离每个人都很近。可能是你同事随手拍的单位文件、朋友发的“内部照片”,甚至是网上刷到的“猎奇视频”,都可能藏着泄密风险。记住:不该拍的不拍,不该发的不发,不该传的不传,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守护国家。 结论:这些问题等你来聊! 张某为了“面子”付出5年刑期,孙某因疏忽丢了工作,蒋某因违规受了处分——这3个案例里,有人是故意,有人是过失,但最终都因“泄密”付出了代价。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国家秘密”的边界并不清楚,比如“什么样的信息算秘密”“不小心接触到秘密该咋办”。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疑似泄密”的情况?如果是你,发现同事把单位涉密文件带回家,会怎么提醒?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把保密意识提上来!
临时工拍军工装备发群炫耀,判5年!这3个泄密坑普通人也可能踩本文结合国家安全部通
笔尖下说法
2025-10-21 10:06:30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