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民进党高调放话:如果郑丽文去北京,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协议!10月20日,郑丽文当众表示,一定会去大陆交流,并且“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网友:民进党都把你的“权利”给剥削了! 10月20日,郑丽文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想亲自去大陆走走,还愿意和任何人接触。这本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想法,却在台湾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 没过多久,民进党官方就站出来警告她,说哪怕她真的走访了北京,也不能代表台湾去谈判,甚至任何带点正式色彩的协议都别想签。郑丽文的话还没落地就已经被台当局紧急划上了一道醒目的红线。 郑丽文的说法挑起了大家对于两岸关系的一些敏感神经,民进党这样反应主要不想外界误会台湾官方跟大陆在私下打交道。 他们底线非常清楚,希望一切和对岸打交道的门路都要自己掌控,绝对不给个人留下操作的空间。对民进党来说,把两岸交流管得紧紧的,是他们稳定局面的一个方式。 可社会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样做,很多台湾人看完这场风波后觉得心里憋闷,网友们的情绪尤其直白,觉得明明大家都想去交流,却总被拦着。 有人直接说,这样的管制其实是在把原本属于大家的权利一点点收回去,严防死守表面看是维护现状,其实更像是在用政治的紧箍咒把岛内的声音牢牢拴死。 郑丽文这一次直白表态,点中了一个很多人早就感受到的矛盾——明明不少台湾人希望能跟对岸多一点接触,哪怕只是单纯去聊聊或者做些合作,却总是被贴上标签,说成是“越权”或者有其他目的。 岛内明明一方面提倡多元和包容,强调要给每个人自由选择交流的权利,但一到两岸问题,一切形式的自发沟通就像踩了红线,立刻成了风险人物。久而久之,社会里那种正常的好奇心和想法都被压下去了。 其实台湾的地理和经济都和大陆息息相关,普通人也很现实地关心着两岸往来带来的各种机会。可很多时候,一到现实层面,这种渴望却变成了“禁区”。 不少人其实并不反感两岸交往,但政策的高墙却让人连基本交流都觉得举步维艰。刚有点风吹草动,官方就神经紧绷,生怕别人做出主线之外的选择。 郑丽文的发声得到了不少支持,也有人质疑她的动机,但无论立场如何,她引出了一个真实存在、但常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两岸交流中的“决策权”到底落在谁手里,是每一个岛内居民,还是始终掌权的那一小撮人。 如果一直把所有沟通都堵死,最后真的会把大家推向完全的分隔,只要官方还把交流理解为风险,把普通人的自由当成可疑点,两岸迟早会走入越走越远的死结。 这场风波不只反映出台面上的政策分歧,更是整个社会气氛的缩影。到底什么时候,台湾能像许多人期望的那样,不再把简单的见个面都算作另类,而是允许每个人、每个团体,真正借由自身的想法与选择参与未来的对话?
☁连胜文会不会继续留任副主席?郑丽文会不会安排他兼任秘书长?台湾政坛最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