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也有性别差异吗国民医生说​​​为什么女性通常被报道对疼痛更敏感,但耐受度

哲瀚安康 2025-10-21 14:09:31

疼痛也有性别差异吗国民医生说 ​​​

为什么女性通常被报道对疼痛更敏感,但耐受度也可能更高?

一、女性对疼痛更敏感的原因

生理结构差异

女性身体的疼痛感受器分布更密集。例如,女性面部皮肤每平方厘米的神经纤维数量约为男性的两倍(女性约34根/平方厘米,男性约17根/平方厘米),这使得女性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锐。此外,女性的痛觉传导通路在大脑中的激活程度也更显著,例如在热刺激实验中,女性大脑的对侧岛叶和丘脑区域活跃度更高,导致疼痛反应更强烈。

激素水平影响

雌激素水平与疼痛敏感性密切相关。雌激素可增强免疫反应,促进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放大疼痛信号。例如,在生理期、孕期或更年期等雌激素波动较大的阶段,女性的疼痛阈值会显著降低。相反,雄激素对疼痛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进一步加剧了男女之间的疼痛感知差异。

疾病发病率差异

许多慢性疼痛疾病(如纤维肌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些疾病本身会导致持续的疼痛体验,使得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遭遇疼痛困扰,长期积累下来,也强化了“女性更怕疼”的印象。

二、女性疼痛耐受度更高的表现及原因

功能性耐受与社会角色塑造

在社会文化中,女性常被赋予照顾他人、承担家庭责任等角色,这种角色期待可能促使女性在面对疼痛时更倾向于忍耐和坚持。例如,在分娩、照顾病患等场景中,女性往往需要克服自身疼痛以完成任务,长期下来形成了一种较高的功能性耐受能力。

神经调节机制的差异

近期研究表明,女性大脑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可通过分泌内啡肽等物质来抑制疼痛感知。这些细胞在女性体内的数量和活性更高,尤其是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能更有效地发挥镇痛作用。这意味着女性在生理层面具备更强的自我调节疼痛的能力,即使疼痛感受强烈,也能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影响。

心理韧性与应对策略

女性在面对疼痛时,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如冥想、放松训练等。研究发现,女性通过这些方式缓解疼痛的效果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大脑中情感相关区域(如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在疼痛时的活跃度较高有关,使得她们更能调动心理资源来应对疼痛。

0 阅读:0
哲瀚安康

哲瀚安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