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吴越曾在访谈中坦诚分享过往经历:“当年,我是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上戏表演系的,但老师称我们班是上戏有史以来最差的一个班。 那些师哥师姐也常调侃他们,看见班里学生就问 “今年表演系招生了吗?这些女孩难道不是戏文系的吗?那些男生长这么丑,难道不是舞美系的吗?” 这番带着自嘲的回忆,藏着她艺术道路的起点印记。 吴越的成长底色,早被书香门第浸润。 父亲吴颐人是书画篆刻领域的名家,她从小跟着父亲出入艺术展览,9 岁就被送去北京住校培养独立性,小学前已能背诵上百首诗。 13 岁时,她拿下全国篆刻比赛少年组金奖,拿刀刻章的稳劲,连父亲都暗自惊讶。 家庭的宽松氛围让她自由生长,小学时就是学校 “故事大王”,日本交流团来访时表演的默剧《听无线电》,已显露出表演天赋。 报考七宝中学时,所有老师都觉得她没希望,这所重点高中当年分数线 275.5 分,比上海中学还高出半分。 她却铁了心填报志愿,最终恰好考出 275.5 分,踩着线被录取。 多年后她笑着说,自己的人生总卡在关键节点上,这半分的幸运,成了第一个注脚。 上戏的求学经历,则是一场残酷的试炼。 大一的甄别考试要从 20 人中筛掉五六人,被淘汰的多是因 “太乖” 缺乏灵气。 吴越考了 60 分,差一分就面临淘汰,这份惊险让她更懂主动突破。 她不再拘谨于课堂,常去看话剧、泡图书馆,把观察到的生活细节记在本子上,慢慢打破 “文气有余、灵气不足” 的评价。 1995 年接拍《北京深秋的故事》,是她演艺生涯的正式起步。 此后近三十年,她演了 100 多个角色,却很少回看自己的作品,演完就彻底抽离,转而去看艺术展、听音乐会滋养自己。 她把这种积累比作 “收集别人的鸡蛋放进自己篮子”,赵无极的画展让她学会用氛围传递角色心境,这份审美积淀,成了表演的隐形底气。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近年。 2021 年《扫黑风暴》中,她饰演的贺芸层次复杂,导演五百力排众议选中她,这个角色让更多观众看到她驾驭反派的实力。 2023 年《县委大院》的艾鲜枝一角,让她摘得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领奖时她坦言,至今没来得及请导演孔笙吃饭,这份低调与感恩,一如当年刚入学的模样。 2024 年与王家卫合作《繁花》,她饰演的金科长戏份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 宣传期因在杭州拍戏紧张,她只争取到一天时间参加活动,谈及合作感受,她直说 “跟着导演走,让表演自由流淌,太奢侈了”。 这种对创作的敬畏,贯穿了她的职业生涯。 2025 年刚播完的《沉默的荣耀》里,她塑造的情报人员朱枫,将冷静与柔软拿捏得恰到好处。 为贴近角色,她提前查阅史料,连旗袍盘扣的系法都反复练习,独处时的眼神戏,被观众评价 “一秒代入紧张氛围”。 这背后,是她对 “没有反面角色,只有复杂的人” 的专业理解。 如今身为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她仍保持着简单的生活节奏。 不施粉黛出现在访谈现场,手里提着芝士蛋糕,谈及 “白瘦幼” 审美,她从不跟风,只专注于有新鲜感的角色。 赖声川话剧《如梦之梦》里的顾香兰、《爱情神话》中的蓓蓓,每个角色都带着独特的 “柠檬味”,这是孟京辉二十多年前对她的评价,至今未曾改变。 父亲吴颐人家中,三面墙挂满她不同时期的剧照,都是老两口悄悄从网上搜集的。 这种默默的支持,让她在娱乐圈始终保持清醒。 她坦言自己运气好,遇到很多伯乐,但更清楚 “运气藏在努力里”,当年差一分淘汰的危机,早已化作打磨角色的耐心。 《沉默的荣耀》收官后,社交平台上满是对她演技的讨论。 有人说 “她的表演没有痕迹”,有人感叹 “看她演戏是享受”。 这些评价,印证了她 “心热头脑冷” 的自洽哲学 —— 对表演保持热爱,对名利保持清醒。 从七宝中学的 275.5 分到上戏的 60 分,从被调侃 “不像表演系” 到成为实力派标杆,吴越的人生轨迹里,没有一夜成名的传奇,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沉淀。 在流量喧嚣的当下,这份坚守,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信源:演员吴越:我50岁了,依然单身,一直都在为自己活-360doc个人图书馆
《沉默的荣耀》居然是上戏校友局!刷到吴越分享的鼓浪屿拍戏花絮,直接惊了!
【3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