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敬的请划走! 时间过的可真快啊,转瞬即逝,而这是1936年一张珍贵的画面,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2025-10-23 14:56:17

不尊敬的请划走! 时间过的可真快啊,转瞬即逝,而这是1936年一张珍贵的画面, 到如今已经过去了许久!但是这两位伟人却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我们从小就知道他们,我们生在这片土地上,自然要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了解的越深刻,就越热泪盈眶!他们走过来不容易啊!虽未谋面,却记其恩!感恩[玫瑰][玫瑰][玫瑰] 1936年的中国,还陷在风雨飘摇里。华北大地被日军铁蹄践踏,无数百姓背井离乡,长江黄河边处处是流离失所的身影,国家走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中,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了民族存续,日夜奔忙。那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周总理冒着生命危险奔赴西安,和各方力量谈判,只为促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照片里的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衣服,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那时毛主席刚过40岁,周总理才38岁,本该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救亡图存上。 史料记载,1936年毛主席住在陕北窑洞,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夜里写文章只能裹着旧棉被,油灯的光忽明忽暗,他却常常写到天亮,为中国革命寻找出路。 周总理在西安谈判的那些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要和国民党将领周旋,晚上还要给延安发报汇报情况,饭常常顾不上吃,就靠几块干粮充饥。 那时的老百姓,哪怕没见过他们本人,也都听说过这两位领导人的名字。陕北的老乡们常说,“有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咱们就有盼头,总有一天能把鬼子赶出去”。 1936年的这张照片,不是摆拍的宣传照,是记者偶然抓拍到的瞬间。照片里他们正站在窑洞门口交谈,手里拿着的文件边角都卷了边,那是无数次翻阅、修改留下的痕迹。 后来这张照片被珍藏在档案馆,历经战火却完好保存下来。如今再看,照片里的黑白影像虽已泛黄,却能让人清晰感受到当年的艰难与执着,感受到伟人身上的担当。 我们这代人没经历过战乱,却从课本里、从老人的讲述里,知道了他们为国家付出的一切。毛主席写下《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为抗日统一战线指明方向;周总理在重庆、西安等地奔走,化解一次次危机。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伟人”,是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里的人。1936年陕北大旱,毛主席带头减少粮食供应,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分给受灾群众,自己和战士们一起吃野菜粥。 周总理在西安时,看到街边乞讨的孩子,总会停下脚步,把身上的钱和干粮都递过去。他常说,“我们革命,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有饭吃、能上学,能过上安稳日子”。 如今80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1936年的模样。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铁飞驰在祖国大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正是他们当年为之奋斗的目标。 每次看到这张老照片,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虽未和他们谋面,却能从历史的细节里,感受到他们的初心与坚守。这份恩情,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代代相传。 了解历史,不是为了沉浸在过去,是为了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血汗换来的。我们要带着这份感恩,把祖国建设得更好,不辜负伟人当年的付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湖畔边静读的读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