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去保密局为吴石求情。 一见面就拍了桌子,问毛人凤:“凭几句口供就想定一个人的罪?” 结果呢?人家一句“委员长亲自批的”,就把他顶了回去。 他不死心,硬着头皮去见蒋介石。 老蒋当时在练字,头都没抬,听他说完,就一句冷冰冰的“你不懂这里面的厉害”,把他打发了。 周至柔后来在日记里写,那天走出官邸,觉得天都是灰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无力感? 你是天子门生,手握重兵,可你想保一个你认为清白、有才的同僚,却连门都摸不着。 大人物救不了,就只能做点小事。 周至柔没真停下脚步。他悄悄找了蒋鼎文、韩德勤几位老友,请他们出面当吴石的主审官,怕有人借机报复。 韩德勤真的动了心。他找到台湾省主席陈诚直言,吴石是军中少有的人才,杀了会动摇军心,该三思。 周至柔还攥着一线希望。他认可法庭“免死重判”的建议,亲自写成报告递上去,字字都盼着能留吴石一命。 这些努力终究没敌过一句“委员长批的”。1950年6月10日,台湾马场町的枪声还是响了。 吴石走得很从容。临刑前他写下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没有半分慌乱。 和他一起就义的还有三位烈士。朱枫、陈宝仓、聂曦,个个昂首挺胸,没向敌人低头。 吴石本是国民党的高官。当时他已经坐到“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位置,是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杀的第一个高级将领。 他的才华在军中人人皆知。抗战时就战功赫赫,后来执掌军务,对军事部署、兵力调配了如指掌。 蒋介石早年也很器重他。可吴石看透了国民党的腐朽,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他慨叹“不亡无天理”。 1947年起,他就开始为共产党传递情报。上海局派人联络他,他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光明道路。 渡江战役前,他冒死送出关键情报。那张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连部队番号都细致到团,帮了大忙。 福建解放也有他的功劳。1949年他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源源不断的中枢情报从他官邸送出。 赴台前,好友劝他去解放区避险。他却说“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甘愿冒着风险去台湾继续工作。 在台湾,他和朱枫等人配合默契。送出的情报都带着精准数字和图表,国民党后来都承认“价值极大”。 被捕后,他从没松过口。狱友说他始终镇定,还总帮别人洗刷冤屈,让保密局的侦讯格外困难。 朱枫的骨气更让人动容。被捕后她把金饰掰断吞进肚里,想以死保全组织,连敌人都暗自佩服。 陈宝仓本是抗战英雄。当年遭日机轰炸受伤两百多处都没死,面对刑场依旧面色平静。 聂曦作为副官始终忠诚。押下囚车时昂首挺胸,双目蔑视敌人,尽显革命者的气节。 这场屠杀牵连甚广。“吴石案”在台湾波及超过200人,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着海峡两岸。 周至柔的日记里藏着无奈。他写“若今日杀吴石,他人必有人效仿”,既是为同僚悲,也是为自己忧。 那种无力感,是强权下的悲哀。法律成了摆设,口供替代证据,连重兵在握的将领都护不住无辜。 历史终究记住了真相。1975年周恩来弥留之际,还嘱托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其中就有吴石。 2013年,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在北京落成。吴石等四位烈士的塑像面东而立,见证着山河变迁。 他们的墓碑上刻着公正评价:“致力全国解放及统一大业,功垂千秋”,这是人民给出的答案。 周至柔的努力没白费。他的抗争虽没救回英雄,却在黑暗中留下了一丝人性的光亮,被历史铭记。 真正的厉害,从不是强权压人。是吴石们“掬丹心”的信仰,是革命者舍生取义的勇气,这才是不朽的力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在临刑前这样对蒋经国说:“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因为蒋先生的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