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台湾老农回大陆,撕开棉袄掏出泛黄名单:我叫谢汉光,等了42年 19

小雪花飘飘 2025-10-24 09:13:49

1988年台湾老农回大陆,撕开棉袄掏出泛黄名单:我叫谢汉光,等了42年 1988年,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头,颤巍巍地踏上了大陆的土地。他刚走出机场,没有先去找寻阔别半生的家乡,反而径直奔向了组织所在地。当着所有人的面,老人哆嗦着撕开身上棉袄的内衬,从里面小心翼翼掏出一份边角发脆、字迹泛黄的名单,声音沙哑却坚定:“我叫谢汉光,我回来了。” 这哪是什么普通的台湾老人回大陆寻亲?这位自称“谢汉光”的老人,当年一别大陆去台湾,竟足足隔了42年!时间倒回1946年,那时的谢汉光还是个刚新婚9天的年轻人,本该沉浸在新婚的甜蜜里,却突然接到了组织下达的潜伏任务。军情紧急,他甚至没来得及和妻子说一句像样的道别,就跟着队伍悄无声息地去往了台湾,谁能想到,这一去,便是与故土、亲人隔绝半生的漫长岁月。 他到台湾本是执行秘密地下任务,可1949年后局势骤变,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接连被破坏,不少同志在敌人的搜捕中牺牲,谢汉光就此成了断了线的“孤鸟”,只能隐姓埋名,在黑暗里拼命躲藏。逃亡路上,他走投无路时遇到了好心人汤溪伯,为了活下去,他只能谎称自己是走投无路的国民党逃兵。恰巧村里有个叫叶依奎的村民刚去世,村长见他可怜,便让他顶着“叶依奎”的身份留在了村里。从那天起,“谢汉光”这个名字成了不能说的秘密,活在世上的,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农民叶依奎。 这一“借”身份,就是几十年。在台湾的小村子里,他不敢提自己的真名,不敢和大陆的家人有任何联系,连夜里做梦都得攥紧拳头,生怕梦话里泄露出半个字。可他没闲着,本身学过农业技术的他,看着村民们靠天吃饭、收成微薄,便主动手把手教大家先进的栽培方法,帮着改良土壤、选育种子。村民们都念他的好,见他孤身一人,时常会端碗热饭、送把蔬菜来接济。可没人知道,这个待人随和的老农,每到夜深人静时,总会独自坐在门槛上,朝着大陆的方向发呆,棉袄内衬里缝着的那份名单,是他藏了一辈子的念想,更是证明自己党员身份的唯一凭证。他怕纸张受潮腐烂,每隔几年就会找个没人的角落,偷偷把名单取出来晾干,再仔仔细细缝回棉袄里,这个动作,他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缝进去的是忠诚,晾出来的是对信仰的坚守。 1987年,两岸终于开放探亲,谢汉光听到消息时,激动得几晚没合眼,可申请回乡时,他不敢用“谢汉光”这个名字,只能以“叶依奎”的身份踏上归途。所以刚落地大陆,他第一时间就奔去了组织,他太怕了,怕自己走得太急,怕到死都没人知道他是谁,怕那份藏了一辈子的名单再也没机会交出去。可最初因为年代久远、档案缺失,他的身份没能立刻核实,当地民政局只能按照政策,给了他每月20元的“困难台胞”补助。那20块钱,他攥在手里皱巴巴的,心里又酸又涩,却半句抱怨都没有——比起那些牺牲在台湾的同志,他能活着回来,已经是万幸。 直到199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司长带着核实清楚的文件,专程赶到广东梅州丰顺县,谢汉光的身份才终于被彻底揭开。原来,他是当年潜伏在台湾、硕果仅存的地下党员,那份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牺牲同志未完成的遗愿。更让他泪目的是,他的妻子竟然一直在等他,家里早已儿孙满堂,他缺席的42年,家人用日复一日的思念,一点点填满了岁月的空白。 说真的,每次看到谢汉光的故事,都忍不住眼眶发热。他这辈子太苦了,顶着别人的名字活了大半辈子,在孤独和恐惧里守了一辈子的秘密,可自始至终,都没丢过一个共产党员的本分。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忠诚从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在绝境里守着信仰,在漫长的孤独里熬着时光,哪怕无人知晓,也绝不放弃的坚守。这种沉默的、刻在骨子里的忠诚,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动人,也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这样的英雄,不该被遗忘。你们觉得,谢汉光身上最让人敬佩的,是那份对信仰的坚守,还是对家人的牵挂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3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1

用户10xxx31

2
2025-10-24 09:44

致敬!!!

猜你喜欢

小雪花飘飘

小雪花飘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