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反腐书记陈行甲,在母校演讲时毫不避讳:“我走到今天,从来没有给历任书记、市长

蕊蕊聊过去 2025-10-24 14:53:37

清华反腐书记陈行甲,在母校演讲时毫不避讳:“我走到今天,从来没有给历任书记、市长送过一分钱。但是,当年年底仍然有少数干部试图给我送钱。因此,我身边的二把手、三把手,甚至下边的下属领导们,现在都已经进去了,他们如今的下场,都和我有关,因为我不要命,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陈行甲土生土长在湖北兴山,从小就知道穷山沟里的老百姓过得啥样。大学毕业后,他没去大城市混,直接下到恩施州乡村当村支书。那时候,村里路不通,水不干净,他带着人挨家挨户跑,帮着调解土地纠纷,建起第一批自来水管子。干了几年,他觉得光凭一股劲儿不行,就考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课堂上学党的群众路线,课后琢磨怎么把书本知识用到田间地头。2011年毕业,他没留北京,而是回湖北继续干基层。没多久,省委组织部把他派到巴东县当县委书记。这地方是三峡库区国家级贫困县,山高路远,贫困率高得吓人,工程项目一堆,矛盾也多。老百姓盼着修路、喝上干净水,可有些干部眼睛只盯着钱袋子。 上任头一件事,陈行甲就召集全县干部开会,公开说要对那些侵吞公款的败类宣战。巴东五十万群众的利益,不能让少数人糟蹋。他带头抓纪律,推行“一案双查”,意思是查案子时,顺带追责领导责任。工程建设是重灾区,他盯上平阳坝河堤项目,这活儿涉及上亿资金,本该惠民,结果成了某些人捞钱的工具。专案组一查,中标过程全是猫腻,九名科级干部直接落马。接着,全县反腐行动铺开,五年下来,抓了八十七人,包括九位局长和五位县领导。那些人,本该为老百姓办事,却把手伸向公款,收受贿赂,插手招标。陈行甲在纪委全会现场,点名道姓念数据:党政纪立案一百八十三件,责任追究九十六件。干部们听着,心里门儿清,这不是闹着玩的。 巴东这五年,变化大。陈行甲不光抓贪官,还实打实办民生。组织“干部结穷亲”,一千四百二十二对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覆盖四千人。他推动整治“两违”建筑五百三十五户,补缴土地出让金近五千万。老百姓满意度从百分之六十涨到百分之九十五。那时候,巴东从“烫手山芋”变成示范县,政治生态清爽了,发展劲头足了。这些成绩,靠的就是党的从严治党方针,靠的就是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 可高压反腐,也让陈行甲尝到苦头。身边那些二把手、三把手,本是搭档,结果一个个滑向深渊。原县长刘冰、常务副县长薛昌斗、副县长邓明甲,他们在工程中收钱帮人中标,邓明甲一人就拿了五十多万现金。陈行甲主导调查,他们相继接受审查,最后进了监狱。这事搁谁身上都难受,可他咬牙坚持,因为群众的眼睛雪亮,党的要求铁板钉钉。公安局政委还建议给他公车上装排爆设备,防着不测。他没退缩,继续推“一案双查”,让责任人无处遁形。那些落马的干部,下场就是警示:公权力是老百姓的,碰不得。 2015年夏季,陈行甲回母校清华,参加毕业典礼,当着几千学子面演讲。他自称“土掉渣的老校友”,先引用黑格尔的话开场,然后直奔主题。讲到从政二十年,他说自己从来没给上级书记、市长送过一分钱。这话接地气,却戳中要害。官场里,有些人觉得升迁得靠关系,得送礼铺路。可陈行甲不走那条道,他靠实干,靠群众口碑。台下毕业生听着,掌声不断。他接着说,当年年底,还是有少数干部试图给他送钱。春节前后,有人提礼盒上门,有人塞现金,他每次都退回,强调公事公办。省级纪委干部来交流时,也提醒他县委书记位置敏感,一松懈钱就来。可他守住了底线。 演讲高潮来了,陈行甲顿了顿,声音铿锵:“因此,我身边的二把手、三把手,甚至下边的下属领导们,现在都已经进去了,他们如今的下场,都和我有关,因为我不要命,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全场静了,大家琢磨这话的分量。那些人,本是县领导班子骨干,却在工程项目上动歪脑筋,收受贿赂,操纵招标。陈行甲主导的反腐,让他们锒铛入狱。他在台上追问:工程建设怎么就成了官员的肥肉?怎么狠得下心侵吞民脂民膏?这些话,不是空喊口号,是从巴东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真知灼见。毕业生们听完,很多人说,这演讲比课本管用,教人怎么在基层站稳脚跟。 陈行甲的经历,就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缩影。中央八项规定一抓到底,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他在巴东的实践,净化了政治生态,避免了更多隐患。老百姓得了实惠,干部队伍壮了胆子。2016年,他选择裸辞离职,不是逃避,而是觉得个人之力有限,得换个方式继续干。离任时,巴东干部群众送他到江边,场面感人。他转战公益,创办基金会,帮贫困地区重病儿童,组织义诊助学,足迹遍布峡江两岸。这些年,他把从政心得写进书《在峡江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从母爱到基层担当,再到公益选择,一章章读来,句句是党性是良心。全书收益全捐公益,激励年轻人直面不公,守住底线。

0 阅读:67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