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3岁的画家杨彦花4000万,娶了24岁的非洲新娘。婚后妻子生下两个孩子,一家生活幸福美满,谁知,7年后,杨彦突然对妻子说:“钱给你,孩子也给你,我去当和尚了。”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去庙里出了家。 一场耗资4000万的跨国婚礼曾轰动整个书画界,53岁的国画大师娶回24岁的非洲姑娘,生儿育女登上春晚,旁人艳羡不已。可谁也没料到,7年后这个男人突然撂下一句话就出家了,留下妻儿独自面对人生。这到底是追求内心解脱,还是对家庭的极端不负责? 杨彦1958年出生于青海西宁,回族,从小在书香世家长大。6岁时在舅舅马福伟的引导下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展现出过人天赋。1978年20岁的他经华拓介绍拜亚明为师,1987年8月于北戴河拜师李可染门下,成为这位国画大师的入室弟子,算是齐白石的徒孙辈。 经过多年潜心学习,杨彦在山水画领域形成了独特风格。他游历世界近四十个国家,作品色彩浓烈、气势恢宏。1990年《雨霁行舟图》被编入《中国当代国画辞典》,1993年《杨彦画集》编入《世界华人艺术家博览大典》,获得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画作价格不断攀升,在业界有了名气。 1995年,37岁的杨彦去朋友家做客,看到一尊非洲少女的木雕头像。那座雕像刻画的黑皮肤姑娘让他动了心思,想要找到这样一位女子。此后多年,杨彦去了美国、意大利,走访非洲多个国家,却始终没找到心中的人。 2010年,杨彦作为知名画家受邀参加非洲塞拉利昂独立50周年庆祝活动。活动结束后他想去周边采风,需要找个导游。21岁的爱达被派来担任向导,她在当地大学读书,精通英语和汉语。杨彦一见到爱达就觉得找到了,这姑娘跟他记忆中的雕像太像了。 几天相处下来,两人聊得投机。爱达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还拜杨彦为师学书法。杨彦快回国时,直接向爱达表白并求婚,爱达稍作考虑就答应了。在爱达家人的祝福下,两人在塞拉利昂办了结婚手续,杨彦随后为爱达办理了护照。 回到国内后,周围人议论纷纷。毕竟53岁和24岁,中国人和非洲人,这年龄差距和文化差异让很多人不看好。为了证明自己,杨彦决定办一场盛大婚礼。2011年10月30日,杨彦花费4000万元在康熙行宫为爱达举办了豪华中式婚礼,邀请了众多名人到场。姜昆、邓亚萍等人都去祝贺,婚礼排场极大,成了当时的热门新闻。 婚后生活倒也过得去。爱达学中文、学画画,杨彦手把手教她,2014年爱达还办了个人画展。两人先后生下两个儿子,2015年还带着孩子登上了春晚舞台。外人看来,这一家子挺和睦,杨彦作画时爱达在旁边研墨,画展上爱达帮忙讲解。 2014年,杨彦的《黄山赋》在拍卖会上以6600万元成交,创下了60岁以下画家的拍卖记录。事业正值巅峰,家庭看着也美满,可杨彦的行为开始变得古怪。他频繁往寺庙跑,一待好几天。回家后话越来越少,要么待在画室,要么就捧着佛经看。 2018年,杨彦突然宣布要出家。虽然爱达想不通,但杨彦还是决定与她离婚。他开始处理财产,找律师办手续,把房子、车子、银行账户都过户给爱达,还给两个孩子设立了教育基金。杨彦给了爱达很多钱,确保她和孩子们生活无忧。 2018年夏天,杨彦在终南山剃度出家,法号”大觉法师”。从此他在寺庙过着清修生活,每天诵经、劳作、研习佛法。出家后他继续画画,孩子们偶尔来看他。有记者问他为什么出家,他只说是为了智慧。这个解释没几个人能理解,一个有家有业的人,说走就走了。 爱达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留在中国。经济上倒不成问题,杨彦留下的财产够她们生活,可精神上的打击不是钱能弥补的。她把心思放在孩子教育上,两个孩子在双语环境下成长。有时她会带孩子去寺庙看杨彦,但杨彦保持着出家人的距离,就问问孩子学习情况,不会表现出要回家的意思。 这件事在圈子里引起不小争议。有人说杨彦这是洒脱,追求内心真正的向往,人生难得想明白一回。但更多人觉得这是不负责任,有了妻儿就该承担起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一句为了智慧就把家庭抛下,这算什么事。 杨彦的选择到底对不对,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只是一个曾经完整的家庭,因为他的决定而改变了轨迹。他在寺庙里寻找所谓的清净,爱达和孩子们则要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无论他怎么解释,两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陪伴是事实,这份缺失恐怕再多钱也补不回来。 一场耗资4000万的婚礼,7年的婚姻生活,两个年幼的孩子,就这样被一句”我去当和尚了”画上句号。杨彦找到了他的内心归宿,可爱达和孩子们呢?你觉得这种做法是追求自我,还是逃避责任?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