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副领导人萧美琴当众发誓:台湾不止要把台积电迁到美国,连整个芯片生态系统都要搬过去! 外界也纷纷质疑,这真是经济上的全球布局,还是地缘政治下的“硬脱钩”?话说回来,台积电在美国设厂也不是头一回的新闻,之前已经宣布在亚利桑那州投入巨资建厂,还拿到了美方高达66亿美元的补贴,加上贷款总计接近百亿美元。 但这次不同,不只是盖厂,是要把整个台湾的“护国神山”一起拆下来迁过去,这力度,谁听了不发毛?你说,这一波操作,台湾的高科技未来,到底是在升级,还是在被掏空? 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投资,而是一次产业根基的位移,芯片不是你说搬就搬的,背后是几十年打下的配套网络,从材料商到工程师培训体系,全靠贴地飞行的默契撑起来。 台积电能在台湾成功,不是靠几台光刻机,而是一整套紧密协作的链条,现在你想把这个搬到劳动力贵、环保标准高、工会势力大的美国去,结果会是怎样?台积电已经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诉大家——工期延迟、成本暴涨、本地员工根本不适应东方式管理,那边的工程师连夜加班不是常态,人家讲究的是work-life balance,这怎么拧得过来? 再说了,美国搞芯片法案,也不是纯搞合作,那是一种带有战略目的的“吸血式重建”,他们缺的不只是厂,更缺的是经验和速度,而台积电,正好能补上这个缺口,但问题来了,一旦台湾的精华被抽空,那剩下的产业生态还能撑得住吗?很多台湾本土的中小供应商根本没能力跟着台积电一起搬去美国,那只会造成链条断裂、本地岗位流失。 别忘了,大陆还掌握着稀土资源这个“命门”,对14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影响特别大,美方想搞所谓的“去风险”,结果自己掐自己的脖子,这时候台湾还要往火坑里跳,真是看不懂。 更讽刺的是,台积电在大陆也有布局,比如南京厂,市场潜力在那里,按理说,两岸技术+市场本可以优势互补,一起做大蛋糕,可现在非要把合作变对抗,把协作变脱钩。 说穿了,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政治在带节奏,但半导体不是选票可以换的东西,它需要的是稳定、安全和连贯,如果台湾真走上全面“外移”的路线,接下来面临的,不只是产业萎缩这么简单,更可能是地位下滑、影响力减弱,你今天迁出去的是工厂,明天流失的可能就是话语权,台积电若脱离本土技术环境,就像离水的鱼,活不了太久。 萧美琴这番“承诺”,到底是为了台湾的未来,还是为了迎合美国战略?这个问题,或许岛内民众心里已经有答案,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跟着别人走,走得再快都不是自己的路,想保住优势,就别拿核心当投名状。 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台积电这波大迁徙,是双赢,还是一场精密包装的“出让”?评论区见。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

用户10xxx39
美国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