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第一次见洋妞是什么感觉?公元635年,传教士阿罗本给李世民献上了两个波斯美女,波斯美女身材高挑又丰腴妖娆,还自带狂野气息,加上开放的性格,然而李世民的做法却令人意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635年,长安城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历经千山万水抵达大唐,他带来了景教经书,还有两位波斯国王精心挑选的美女。 这两个姑娘和中原女子完全不同,高挑的身材、深邃的蓝眼睛、金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光泽,浑身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她们穿着波斯式的服装,比唐朝女子要大胆得多,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不加掩饰的热情。 当时的长安已经是国际化大都市,西市里胡商云集,各种肤色的外国人随处可见,唐太宗李世民本人更是以开明著称,他曾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主张各民族平等相待。 按理说,见到两个异域美人不该有什么特别反应,但这次情况有些不一样,献美女这个举动本身就很微妙。 李世民没有立刻表态收下她们,也没有当场拒绝,他让人准备了特制的笼子,把两位美女安置在御花园里,每天有人送饭送水,像对待珍奇异兽一样。 这个决定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阿罗本更是慌了神,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这种处理方式看起来荒唐,实际上藏着很深的考虑,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想的不是个人喜好,而是这件事会带来什么影响。 波斯国王送美女绝不只是表达友好那么简单,可能是想通过联姻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也可能是想安插耳目了解大唐虚实。 如果把她们收进后宫,万一生下皇子,将来牵扯到继承问题怎么办?异族血统会不会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后宫的平衡,长孙皇后对这件事也提出了担忧,认为这两个身份不明的女子进宫会带来隐患。 她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中原女子差异太大,很容易在后宫引起风波,李世民虽然欣赏她们的美貌,但他更清楚一个帝王不能被感官冲动左右判断。 可是直接拒绝又不行,阿罗本千里迢迢而来,波斯国王一片诚意,当着各国使节的面把人赶回去,这不是打人家脸吗?大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开放形象也会受损。 所以李世民选择了这个折中办法,把美女关起来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给双方都留了台阶。 几天后,李世民在宫中设宴招待各国使节,特意让大家观看这两位波斯美人,笼中的姑娘跳起了家乡的舞蹈,脚踝上的金铃叮当作响,身姿曼妙动人。 但满座宾客都低着头不敢多看,因为他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大唐不缺美人,这种礼物我们见得多了,不必放在心上。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阿罗本实在看不下去了,两个姑娘每天以泪洗面,原本明亮的眼睛变得黯淡无光。 老传教士终于忍不住跪在宫门前请求,希望皇帝放她们回去,李世民见目的已经达到,就顺水推舟答应了,还赏赐了不少财物作为补偿。 这件事传开后,没有人觉得大唐小气或者不近人情,相反,大家都看出了李世民的智慧:他用一种既不伤和气又守住底线的方式,化解了一场可能的外交危机。 波斯方面也没有因此翻脸,阿罗本继续在长安传教,李世民还专门拨款帮他建了教堂。 多年以后,有波斯商人来到长安,说起那两个姑娘后来的生活,一个嫁给了总督的儿子,另一个成了有名的织毯工匠,都过得不错。 老商人感叹说,唐朝皇帝当年放走的不是美人,而是在波斯种下了两棵石榴树,让两国的友谊生根发芽。 这个故事其实给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大国气度,不是什么都往怀里搂,也不是盲目排斥外来事物,而是在开放包容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李世民那一代人创造的贞观盛世,靠的就是这种既自信又谨慎的态度,他们知道什么该接受,什么该拒绝,更知道如何拿捏分寸让各方都能接受。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华网——传教士献给唐朝两位美女,为何李世民享用完后,又把她们送回波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