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比亚迪的影响力。 很多人还停留在“电动车是泡沫”的说法里,但现实要比想象更扎实。拿澳大利亚来说,比亚迪门店已经从悉尼、墨尔本铺到了二线城市,门口常能看到当地人排队试驾。街上跑的BYD车越来越多,不只是私人车主,还有不少网约车司机在用,说明它的口碑和使用成本都经得起考验。 为什么比亚迪能被海外接受?关键在“综合实力”。一是技术成熟——自研电池、刀片结构、安全性高;二是成本控制到位——相比欧洲品牌,价格实在,售后体系也在跟上;三是产品形象在更新——现在海外消费者提到BYD,不再是“便宜电动车”,而是“智能、可靠、性价比高”。 当然,电动车市场确实存在阶段性波动,补贴退坡、竞争加剧这些都是真问题。但“泡沫”这个词,放在比亚迪身上就不太合适了。一个品牌要是能在海外自建渠道、稳步上量,还能让当地用户自发去推荐,那说明它的商业模型已经过了验证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