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岁少女被囚 41 天,遭 400 次侵犯后封进水泥罐!日本这场判决更寒心 根据案件卷宗记载,1988 年 11 月 25 日晚上 9 点多,17 岁的古田顺子刚结束便利店的夜班,骑着自行车往家赶。她家里条件一般,周末和晚上都要打工补贴家用,那天自行车筐里还放着没来得及吃的便当。谁都没想到,这条走了无数次的路,成了她的绝路。 在一个没监控的路口,一辆摩托车突然冲过来,后座的人一脚踹倒了她的自行车。顺子刚爬起来,一个穿夹克的男生就凑过来,说自己叫宫野裕史,“刚才那是黑社会的人,我帮你躲躲”。当时顺子又怕又慌,没多想就跟着他走了,结果被带进了附近一栋居民楼。 一进门,宫野就变了脸,掏出刀威胁顺子 “敢喊就杀了你”,接着对她实施了侵犯。没过多久,宫野又喊来三个同伙。神作让、凑伸治、渡边恭史,最小的渡边当时才 16 岁。四个人把顺子关在凑伸治家的二楼,这一关就是 41 天。 卷宗里写得很清楚。这 41 天里,顺子每天要被侵犯七八次,累计下来快 400 次。只要她反抗,就会被用皮带抽、用开水烫;有一次她趁人不注意想打电话报警,被发现后牙齿都被打掉了两颗。 1989 年 1 月 4 号早上,顺子没了呼吸,几个少年居然先出门泡了温泉,回来才把尸体塞进汽油桶,灌满水泥后扔到了工地。直到同年 3 月,工地工人发现这个水泥罐,警察拆开后才找到顺子的遗体,这起案子才彻底曝光。 带头的宫野裕史,家里条件真不算差。父亲在证券公司当中层,母亲教钢琴,可夫妻俩忙得没空管孩子,从小把他扔给爷爷奶奶。老人管不住,宫野上初中就开始逃学、打架,后来成了混混头。 另外三个同伙也差不多。神作让父母离婚,跟着奶奶过;凑伸治的妈妈明明听到二楼有哭声,却不敢拦着儿子。就像当时日本少年司法研究所的数据说的:“70% 的未成年恶性犯罪者,都有家庭管教缺失的问题”。 这些孩子真的 “不懂事” 吗?不是。他们知道挑没监控的路口作案,知道用 “躲黑社会” 的谎话骗顺子,甚至在第一次犯罪后,因为没被抓就更大胆,他们清楚 “未成年” 是保护伞,知道就算出事,惩罚也不会重。 1990 年法院判的时候,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法接受。主犯宫野裕史只判了 17 年,神作让是 5 到 10 年的不定期刑,渡边恭史才 3 到 4 年。要知道,当时检方要求判宫野无期徒刑,可法官说 “他们还年轻,有改造的可能”。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根据日本法务省当时的解释,这些人出狱后还能改名换姓。宫野裕史改成了 “横山裕史”,神作让也换了姓,拿着新身份证重新生活,好像之前的事从没发生过。 再看看顺子家,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妈妈哭到眼睛快看不见,爸爸天天喝酒麻痹自己,好好的家散了。法院判的 5000 万日元赔偿金,到最后也没拿到多少。女儿的命,怎么是钱能换的? 这案子判完后,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率真的涨了。数据显示,1992 年到 1998 年,14 到 19 岁少年的恶性犯罪(杀人、强奸)从每十万人 8.9 起升到了 12.5 起。1997 年还出了 “酒鬼蔷薇圣斗事件”。 14 岁少年杀了两个小学生,手段特别残忍。当时就有专家说:“古田顺子案的判决,让不少少年觉得‘犯罪成本低’,这是重要诱因之一”。 法律本来是保护好人的,可要是对坏人太 “宽容”,反而会让更多好人受伤害。那些后来的受害者,他们的悲剧里,说不定就有这次判决埋下的隐患。 直到 2000 年,日本才修改了少年法,把恶性犯罪的刑责年龄从 16 岁降到 14 岁,还规定 “情节特别恶劣的,就算未成年也能判重刑”。可这些改变,是古田顺子用命换来的。她永远停在了 17 岁,没等到正义,却帮后来的人挡住了一些伤害。 这案子不是老黄历,是给所有人提个醒:家庭不管教,孩子容易走歪;法律不硬气,罪恶就敢抬头。 参考信源: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日本少年法的修正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日本少年法理念与日本少年司法晚近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