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中国,收下中方百亿项目费,结果转头找上英日!如今却又想找上中国?要知道中国在自己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全力帮助这个国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顶着国内经济压力援建的坦赞铁路,牺牲了数十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生命,用血汗铺就了坦桑尼亚的经济动脉,这份情谊本该被铭记。 可谁能想到,这个被中国倾尽全力扶持的东非国家坦桑尼亚,会在关键时刻给中国来这么一手。 2013年,中坦签下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巴加莫约港项目协议,这个计划建成非洲最大深水港的工程,原本能让坦桑尼亚57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顺利出口,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标箱,远超现有港口能力,还能直接创造2万个施工岗位和1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中方不仅全额出资,还带来成熟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协议中约定的30年运营权也是国际工程合作的常规操作。 可2019年,时任总统马古富力突然以“条款像殖民时代、损害国家主权”为由,单方面叫停项目,让已经进场的中国施工团队被迫撤场,前期投入付诸东流。 转头就主动向英国和日本抛出橄榄枝,宣称要构建更“公平”的合作关系,满心期待的坦桑尼亚很快就尝到了苦果。 英国虽然表现出兴趣,却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要求将运营期延长到50年,还得强制采用欧盟的环保和劳工标准,直接让项目成本翻倍。 日本则一直只擅长小范围技术援助,对这种超大型港口项目毫无经验,所谓的合作最终只停留在开几期劳工培训班的层面。 病情来袭后,英日自身经济承压,对非洲的投资更是大幅收缩,承诺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巴加莫约港的施工现场只能长期处于停摆状态。 反观坦桑尼亚的经济,原本指望港口拉动GDP增长,结果2020年GDP增速从2019年的7%暴跌至2%,达累斯萨拉姆港的拥堵问题愈发严重。 咖啡、腰果等农产品出口成本飙升,全球前列的天然气储量也只能埋在地下,青年失业率长期徘徊在15%左右,当初寄予厚望的发展机遇彻底落空。 其实坦桑尼亚的这场闹剧,根源就是被民族主义情绪冲昏了头脑,又被西方的虚假承诺所误导。 总觉得靠向英日就能获得更平等的地位,却忘了中国的合作从来不带政治附加条件,而西方所谓的“援助”向来暗藏玄机。 看看邻国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都是靠着中企合作顺利落地,直接带动当地GDP持续增长,对比之下更能看出坦桑尼亚当初的决策有多短视。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从来不是为了控制,而是实打实的互利共赢,就像坦赞铁路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区域交通的核心,这种深入骨髓的帮助,远比西方空喊的口号靠谱得多。 好在马古富力去世后,继任总统哈桑终于认清了现实。2021年6月她就公开表示要重审港口项目,2022年访华时签下15项合作协议,2024年更是推动坦桑尼亚与中国重启巴加莫约港合作,还联合埃及、沙特企业共同参与,这次的态度明显务实了很多。 随着中坦合作的回暖,坦桑尼亚经济也逐渐复苏,2023年GDP增长5.1%,2024年达到5.5%,标准轨铁路的延伸让物流效率提升20%,农产品出口增长17%,这些实打实的变化都在证明,选择中国才是正确的决定。 国家之间的合作,拼的从来不是意识形态的站队,而是谁能真正带来发展机遇。 坦桑尼亚兜兜转转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中国身边,这已经说明问题。 中国的善意和实力,从来都摆在明面上,愿意合作的伙伴我们向来欢迎,但也绝不会纵容反复无常的行为。 靠谱的伙伴才能走得远,真诚的合作才能共赢未来,这是坦桑尼亚用几年的发展停滞换来的教训,也值得更多国家深思。 真心换真心才能走得远,务实合作方能抵得过岁月考验,任何基于短视算计的选择,最终只会耽误自己的发展前程。 大家觉得面对这种曾经背刺过我们的国家,中国应该继续伸出援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