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27 11:52:38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里。可一退休,却厚着脸皮跑回中国想捞金,这“双面人”操作,简直绝了! 2011 年骆家辉刚到北京履职,第一站就没按常理出牌。放着官方安排的欢迎仪式不顾,非要拉着行李箱在首都机场普通旅客通道排队,对着镜头说 “要让中国人看到美国的透明”。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满是暗示,潜台词就是暗指中国缺乏透明。那会儿媒体还真被他这出 “亲民秀” 唬住了,可没过多久,他的真实态度就藏不住了。 2012 年美国国务院发布所谓 “国别人权报告”,点名批评中国。骆家辉当天就召开记者会,拿着报告念得慷慨激昂,说 “中国在人权领域的进步配不上其国际地位”。 有中国记者当场反问他 “美国国内种族歧视问题怎么解释”,他脸一沉,直接打断提问,说 “今天只讨论报告内容”,那股子居高临下的劲儿,跟之前机场的 “亲民” 判若两人。 他对中国企业的刁难让人膈应,当年华为、中兴想进入美国市场,骆家辉在多个公开场合放话,说这两家企业 “存在国家安全风险”,还跑到国会作证,列举一堆没实据的 “疑点”。 结果就是华为的美国子公司被查,中兴的合作项目被叫停。他那时候话说得特别狠,“美国的网络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仿佛中国企业天生就带着问题。 2013 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他更是把强硬发挥到了极致。谈判桌上拍了桌子,说 “中国对盗版的纵容正在损害美国企业利益”,甚至威胁 “若不改善将启动 301 调查”。 中方代表拿数据反驳,说中国当年知识产权案件立案量增长了 20%,他压根不听,转头就对着媒体放风,说 “谈判进展令人失望”。那时候的他,眼里全是 “美国优先”,半点儿没提中美企业的合作共赢。 谁能想到,2014 年他一卸任回美国,态度就开始悄悄变了。起初还在华盛顿的智库混了阵子,可美国国内政坛对他并不待见,共和党骂他 “对华太软”,民主党又觉得他 “没拿住中国”,两头不讨好。 眼瞅着在美国混不开,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中国,这个他当年处处刁难的地方,成了他眼里的 “香饽饽”。 2015 年博鳌亚洲论坛,他以 “前美国驻华大使” 身份现身,这是他卸任后第一次来中国。会上他画风突变,再也不提人权、知识产权那套,转而大谈 “中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还主动跟当年被他刁难的华为代表握手,说 “过去的分歧都是误会”。台下有人偷偷笑,这变脸速度比川剧还快。 从那以后,他来中国的次数越来越勤。2017 年参加上海金融论坛,他穿着唐装上台,讲 “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值得称赞”,还跟几家中国投行的老总交换了名片,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找合作机会。有圈内人透露,他那时候的出场费已经涨到了几十万,比在美国做演讲高出好几倍。 2019 年更有意思,他居然出现在深圳某科技企业的融资发布会上。那家企业正好是当年华为的供应链伙伴,他举着话筒说 “这家企业的技术实力让我震撼,未来肯定能走向世界”。 这话要是放在他当大使那会儿,简直不敢想,当年他连华为本身都要踩一脚,如今却对着华为的供应商夸夸其谈。 后来他干脆把业务重心搬到了中国,注册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帮美国企业对接中国资源,同时也给中国企业提供 “赴美投资建议”。他利用自己前大使的身份,游走在中美企业之间,赚得盆满钵满。有报道说,他光是给某新能源企业做战略顾问,一年的顾问费就超过百万美元。 有人问过他,当年那么强硬,现在怎么变得这么 “友好”。他打哈哈说 “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在变,态度也要变”。 可这话骗得了谁?谁都能看出来,当年强硬是因为拿着美国政府的薪水,要为美国利益站台,现在捞金是因为没了职位光环,得靠自己赚钱养家。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他当年想踩几脚,现在却巴不得跪下来啃。 其实仔细想想,他这操作也不新鲜,美国不少政客都是这套路,在位时把对华强硬当政治资本,退休后就把中国市场当摇钱树。毕竟中国的市场规模摆在这里,光是演讲、咨询就能赚不少,谁跟钱过不去呢? 只是这变脸变得也太没章法了,当年骂中国 “不透明”,现在夸中国 “市场化程度高”;当年阻挠中企出海,现在帮中企找投资。这种前后矛盾的嘴脸,不光让人看笑话,更暴露了他们的本质,哪有什么原则立场,全都是利益算计。 骆家辉现在还时不时来中国参加活动,依旧笑得一脸和善。只是再没人把他当回事,大家都清楚,他嘴里的 “合作共赢”,不过是想多捞几笔钱。这种 “双面人” 操作,确实够绝,只是绝得有点难看。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