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美国首次遭遇无法遏制的对手

沈言论世界 2025-10-29 17:06:15

美国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中国这样的对手,过去的对手先是英国,再是德国日本,再就是苏联,除了苏联,没有一个国家有与美国相当的规模。而苏联呢,不会搞经济,还与美国没多少经济联系,粮食不能自给,完全靠资源出口。结果被美国封锁是一点办法没有。   回顾历史,美国面对英国,是新旧霸主的交替。19世纪末,美国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崛起,经济总量飞速增长,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但英国从来没有真正与美国产生过正面对抗,两国文化相近,利益交织,更多是权力的自然转移。   而德国和日本在上世纪中叶曾短暂对美国构成威胁,但无论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还是国力结构,这两个国家都缺乏长期抗衡美国的能力。战后更是直接在美国主导的体系下“重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对抗。   苏联是唯一曾在全球战略层面上与美国形成对峙的国家。它的军事实力、意识形态、地缘影响力一度和美国旗鼓相当,但苏联模式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苏联长期存在农业效率低下、食品依赖进口的问题,国内经济结构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缺乏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活力。   美国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和经济围堵时,苏联几乎无力还手,最终在严重的内外压力中走向解体。   而中国不同,这是一个能在同一张牌桌上与美国正面博弈的对手。不仅持续保持经济增长,还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高铁网络;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正在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方向上开始引领潮流。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其制度稳定性、政策连续性、战略执行力,是过去美国所有对手中前所未有的。   美国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其对中国的态度从最初的“接触”转为“竞争”,再演变为“全面防范”。   从芯片出口限制,到对华投资审查,再到在亚太地区不断拉拢盟友强化军事存在,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一个需要长期应对的系统性挑战者。   但越是防范,越说明顾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OECD的多项报告都指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越来越关键,很多制造环节和原材料供应已经难以被替代。这种深度嵌入全球体系的模式,是苏联时代完全无法比拟的。   而美国在面对这种局面时,显然有些手足无措。一方面它难以用传统的冷战逻辑来定义中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借助各种手段来延缓中国的崛起。   但问题在于,这次它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被围堵的孤岛,也不是一个靠出口资源维持运转的经济体。中国的体量、制度、能力、意志,都让美国过去那一套“先遏制再重塑”的剧本变得失灵。   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为了挑战谁,而是为了让十四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在一个以零和思维主导的国际体系中,这种发展势必会被一些人误读成“威胁”。   可现实是,合作共赢才是走得远的路。中国不怕竞争,但更愿意通过合作寻找共识。在这个多极化加速演进的时代,谁能真正听懂世界的节奏,谁就能走得更稳。   从英国到德国、日本,再到苏联,美国的对手或倒在战争的废墟中,或迷失在经济的低谷里。而中国,是第一个能在和平中实现崛起,同时又真正具备系统性力量的对手。   这种对手,不是靠一纸禁令就能压制的,也不是靠军事威慑就能吓退的。中国的出现,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美   国或许从未真正准备好面对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对手,但这个对手,已经稳稳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0 阅读:154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