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

史叔温情 2025-10-29 23:19:13

1990年,李立群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大哥,见到大哥家一贫如洗,他拿出三笔钱说:“哥,这钱我已经帮你想好花哪儿了,别拒绝”。   故事得从两岸开放探亲说起。李立群的父亲是河南孟县人,1949年去了台湾。在台湾另组家庭后,却始终念念不忘大陆的结发妻儿。李立群从小听着父亲的思念长大,心中早埋下了寻找哥哥的种子。   1990年,政策松动,他得以付诸行动。几经周折,终于在孟县农村找到了大哥。可李立群没想到的是,大哥一家的日子,简直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   大哥年迈多病,侄儿正值婚龄却因贫穷迟迟未娶,孙辈的教育更是奢谈。李立群震惊之余也不禁感慨,两岸数十年的隔绝,让本应共享天伦的亲人,活在了截然不同的世界。   于是他将自己拍戏多年攒下的积蓄给了大哥,还没等大哥拒绝,李立群就搬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这钱我早就想好了,一笔你拿着养老,一笔给我侄子娶妻,剩下的留着给孙辈读书。”   听到李立群这么说,大哥也明白了弟弟不是在假客气,而是实实在在的想帮衬一把。李立群的所作所为,表面看是经济援助,可背后藏着的,是情感的救赎。   李立群的父亲一生愧疚,未能尽责于大陆妻儿,李立群此举,既是替父还愿,也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无论海峡多宽,我们都是一家人。   这份跨越海峡的扶持,从来不是偶然。李立群曾在社交平台坦言,父亲临终前反复叮嘱要葬回河南。那时他不懂,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家乡才是安放灵魂的地方。   其实,像李立群这样与亲人分隔两岸的事情不是个例。无数台胞回乡都经历过类似场景:有的带特产给亲朋分享,有的出资修路建校,有的只是紧紧拥抱流泪。   不同的表达方式却有着共同的情感底色,两岸人民斩不断的血脉亲情,最终会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然而最令人感动的是,李立群给的不仅是钱,还有一份让人感到踏实的担当。当他说出每一笔钱的用途时,大哥感受到的精神慰藉,远比金钱更珍贵。   三十年过去了,李立群大哥一家子的生活早已改善。当73岁的李立群再次回到河南,他坐在侄孙开的车里,看着孟州的一草一木都无比感慨。那份对“根”的执念,早已刻进血脉。   如今,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下,两岸人民紧密相连,两岸关系也靠着民间这种自发的情感流动,从未断绝。无论未来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普通人对团圆的渴望、对家族的责任、对亲情的依赖,永远是两岸之间最坚韧的纽带。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寻亲 两岸一国两制   信息来源: 海峡网|李立群回河南祭祖 李立群兄弟李建林身价不菲 凤凰卫视|专访李立群:去台湾演出都是回家 文|墨海 编辑|史叔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