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就在今天,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国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 这消息一出来,明眼人都能看出,印度这是在美国的重压下低头了!白宫这步棋下得狠,直接掐住了印度的软肋。 谁都清楚,此前印度靠着俄油的折扣过得多滋润。2025 年 7 月数据显示,印度日均进口俄油已经飙到 207 万桶,占总进口量的 44%,彻底把沙特、伊拉克甩在身后。私营的信实工业早早就签了 10 年长期协议,俄油每月稳定供应 8 到 10 万吨原油,全往贾姆纳加尔炼油厂送。 这可是全球顶尖的炼油基地,产能 124 万桶 / 日,炼出来的成品油大半销往欧美。算下来,光 2025 年上半年,印度靠俄油折扣就省了近百亿美元,对通胀高企的印度来说,这笔钱简直是 “救命钱”。 但白宫显然不打算让印度 “两头占便宜”,8 月 27 日美国祭出的关税大棒直接砸中印度软肋:对成衣、海产、宝石等印度主力出口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累计税率飙到 50%。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南部蒂鲁普尔的成衣重镇立马一片哀嚎,当地 60 万从业者里,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裁员,工厂产量直接砍了四分之一。更惨的是安得拉邦的虾厂,9 月对美出口暴跌 30% 到 35%,不少工厂直接停工,连累了 500 多万相关就业岗位。 宝石珠宝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印度承接了全球 90% 的毛坯钻石加工,而美国占其珠宝出口的三分之一,50% 的关税直接让 82 万技术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这些行业利润本就薄如纸,根本扛不住关税冲击,短短一个月,印度对美出口就下滑了 12%。莫迪政府心里门清,再硬扛下去,民生和就业就要出大问题,这才不得不松口。 可印度的 “低头” 藏着不少心眼,仔细看就会发现,这次停购只针对 “贸易商渠道”,信实工业那些直接跟俄油签的长期合同压根没提。要知道,今年 1 到 10 月信实工业日均进口俄油就有 40.5 万桶,这些直供原油支撑着其炼油厂的出口业务。 更关键的是,俄印早就搭建了卢布 - 卢比结算体系,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包办了 70% 的对印出口结算,还在印度扩招了 150% 的员工,这哪像是要彻底断交的样子? 俄罗斯那边也没慌,副总理诺瓦克直接放话,全球对俄能源需求旺盛,有的是国家接盘。毕竟俄油占俄海运出口一半的供应量都砸在印度市场,真要断供,俄罗斯早该急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更像是印度给美国演的一场戏。既回应了美方的施压,又没真砸了自己的能源饭碗。 而美国的小算盘打得更精,特朗普前脚说莫迪 “保证停购俄油”,后脚就等着印度加大美油进口。要知道,印度从美国的能源采购额这几年从 250 亿美元跌到了 130 亿,白宫早就盯着这 120 亿的缺口呢。 说白了,美国哪里是真要制裁印度,无非是想把俄油挤出印度市场,换成自家的高价油,一边打压俄罗斯,一边给自己赚差价,简直是 “一箭双雕”。 可这出戏也没那么好唱,印度外交部的回应含糊其辞,只说 “进口政策以消费者利益为导向”,压根不承认也不否认停购承诺,反而强调 “会增加美国能源采购”。 国内反对党更直接,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痛批莫迪 “惧怕美国”,让外人替印度做决定。毕竟俄油的性价比摆在那,一旦真的全面停购,印度炼油成本就得飙升,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 说到底,印度这步棋是典型的 “走钢丝”。既怕美国关税砸了出口产业,又不敢真得罪俄罗斯断了便宜油,只能拿 “贸易商渠道” 开刀做给美国看。 而美国看似达到了目的,实则也没完全如愿。印度没答应彻底停购,只是换了个进口方式。这场博弈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被当棋子的贸易商和买单的普通民众。 要是把这事儿摊开了说,所谓的 “美国胜利” 不过是自欺欺人。印度心里清楚,能源安全不能把宝押在一国身上;俄罗斯也明白,东方市场有的是接盘侠;只有美国还在做着 “既打压对手又收割盟友” 的美梦。至于后续印度会不会真的减少俄油进口,恐怕还得看美油的价格给不给力,以及俄罗斯的折扣能不能再加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