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击荷兰没收资产后,德国女部长恼羞成怒:北京需要被狠狠地打击一下!凯瑟琳娜·赖歇明确表示不会抗议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国有化,却称中方“需要被狠狠地打击一下”。显然,包括德国和荷兰在内的西方列强,还是沉浸在西方列强高高在上的陈旧思维习惯里。 事情的起因源于荷兰政府一项罕见的行政干预。荷兰方面突然援引一项自 1952 年以来从未启用的法律,以 “国家安全” 为由,要求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在一年内不得进行任何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的调整。 同时暂停了中方委派的 CEO 职务,并要求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将公司股份托管给指定人员。这一近乎 “没收” 的操作,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对。我国多部门明确回应,坚决反对荷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认为其行为违反契约精神与市场原则,会严重损害荷兰自身的营商环境。 随后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反击措施,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直接宣布荷兰总部的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坚持独立运营,彻底摆脱荷方的非法钳制。 面对中方的强硬回应,德国女部长并未反思荷兰行为的不当之处,反而发出了强硬指责。有趣的是,德国企业其实是这一事件的直接受影响者之一。 数据显示,欧洲 86% 的龙头企业都从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生产基地采购芯片,所有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企业均依赖其产品,德国汽车巨头如大众、博世等都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甚至可能出现工厂关闭、员工放假的情况。 荷兰方面的操作本身就充满争议。有荷兰分析人士直言,这一事件背后美国因素是关键推动力,尽管荷兰政府极力否认受到美国施压,但法院庭审文件显示,美国曾明确要求 “替换” 安世半导体的中国籍领导层。 更值得关注的是,荷兰政府动用的法律工具本应 “仅在战时适用”,这种前所未有的行事方式,与其长期宣传的 “自由主义”“重视贸易” 的国家形象严重不符。 中方的反击完全在情理之中。安世半导体作为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其 80% 的最终产品都在中国完成封装和测试,中方掌握着核心的后端产能,这一产能缺口在可预见的未来无法由欧洲或其他地区填补。 闻泰科技方面明确表示,任何接手安世半导体的荷兰企业都注定失败,因为客户不会追随新公司。 目前,欧盟已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正与中国紧急磋商寻求解决方案。荷兰首相也承认事件暴露了欧洲的脆弱性,但仍坚持其干预措施的 “必要性”。 而德国女部长的表态,显然与当前寻求解决问题的大方向背道而驰,更凸显出部分西方政客仍沉浸在过去的霸权思维中,未能认清当今世界相互依存的现实。 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的今天,任何无视契约精神、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恶果。欧洲夹在中美之间,安全上仰仗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试图通过牺牲中方利益来迎合美方的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这场围绕半导体企业的博弈,早已超越了企业本身的利益之争,更折射出全球格局下不同思维的碰撞。你如何看待荷兰的国有化操作和德国部长的表态?欢迎留下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