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开始“以武拒统”,赵少康问能不能击落大陆飞机?退将:不行!   10月10日

地缘历史 2025-10-30 18:54:22

岛内开始“以武拒统”,赵少康问能不能击落大陆飞机?退将:不行!   10月10日,赖清德站在“双十讲话”的讲台上,声音高亢,却遮不住底气不足。   他提起“台湾之盾”,说要用不对称战力抗衡解放军,军费要涨到GDP的5%。听上去像是大战将至的动员令,可岛内真正听进去的人却不多。   因为从5月那场屏东的三天实弹演练开始,台军的“短板”已经被彻底摊开在阳光下。   连续三天的演练中,美制“海马斯”、本土“剑二”导弹、还有“神鹰”直升机轮番上阵。   表面上看是对外展示肌肉,实际上更像岛内自我安慰。   台军主力战机依旧是F-16和幻影2000,面对解放军歼-20压境,只能靠“雷达看不到”自我安慰。   所谓的“台式高科技”,一旦进入实战环境,根本撑不起任何防线。   赵少康的那句“能不能打下来?”不是挑衅,而是拷问。当时他面对镜头提出这个问题,全岛瞬间安静。退役将领张延廷给出了答案:“不行。”   台军不仅打不下来,甚至连发现解放军战机的能力都在衰退。   5月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中,解放军战机三天巡航102架次,17架冲着屏东演练区直奔而来,台军没有任何有效反应。   10月14日的“联合利剑-2024B”更是让台军陷入沉默。歼-20首次编队出动,台军事后承认“未侦测到踪迹”。   赖清德当局高喊“以武拒统”,可武在哪里?拒的又是什么?   从雷达系统到预警机,从导弹射程到通信中继,每一个环节都在把台军的防线逼向崩溃边缘。   台军不是没有装备,而是没有未来。“海马斯”系统被视为战场奇兵,可岛内总共不过数十辆,射程无法覆盖全台,部署位置易被卫星锁定。   一旦战事爆发,先发制人的机会根本不存在。至于“剑二”导弹,看似先进,实则落后,射程只有120公里,连霹雳-21的四分之一都不到。还未出击,便已落后。   真正让岛内民众心惊的,不是装备短板,而是训练空虚。张延廷痛批训练场地狭小,战术设计早被对岸摸透。   一旦开战,台军的演练剧本不过是对岸的“参考答案”。更尴尬的是,美军拒绝出售新一代预警机,岛内雷达系统迟迟未能升级。   赖清德想依靠美日盟友撑腰,可连最基本的空中预警系统都得不到,所谓“联盟”不过是空中楼阁。   赖清德不是不清楚事实,而是装睡装到底。   2024年5月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他就开始呼吁美、日、菲组成“抗中阵线”,还想借“灰色地带战术”鼓动外部干预。   但到了2025年10月,美军航母依旧没有进入台海,只给了几张卫星图和几个情报包。   日本与菲律宾的“友谊演习”更像是表演赛,喊得响,打不动。连菲律宾国内都在质疑政府是否在“狐假虎威”。   赵少康的质疑不是孤例。越来越多“知识蓝营”人士开始发声,直言赖清德是在拿台湾民众做赌注。   他们看到的不是“台湾之盾”,而是“台湾之火”。而岛内的“求和”声音也开始涌现。   旺旺中时集团公开承认“一中”,蓝营议员密集访陆,试图为两岸留下最后的缓冲空间。   可惜的是,赖清德的“抗中保台”策略,不仅没能保住台湾,反而让统一进程进入了加速阶段。   10月29日,国台办宣布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联合近40国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这是大陆在法理与历史层面进一步定调“统一是不可逆的”。   与此同时,重庆公安立案侦查“黑熊学院”创办人沈伯洋,打击“台独”组织的风暴正在展开。   而真正让“台独”势力寒心的,是岛内民意的冷却。2025年军费支出达到6470亿新台币,创下历史新高。   可飞行员流失潮却在加剧,年轻人不愿参军,民众开始质疑政府到底在保什么。   一边是高喊“以武拒统”,一边是学生上街举牌“我不想当炮灰”,这就是赖清德政策下的台湾现实。   大陆的压制早已不是单一维度。从军事演训到法律追责,从经济融合到外交斗争,立体化压缩“台独”空间已经成型。   2025年4月,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进入台岛以东海域,夺控、封控、打击一体化演练完成。   这不是威胁,而是常态。赖清德若还幻想美日菲能做“盾牌”,恐怕只会被打得更快。

0 阅读:400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