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中方拒绝与荷兰官方就安世事件开展磋商,导致荷兰把控下的

史记越玉门 2025-10-31 10:20:20

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中方拒绝与荷兰官方就安世事件开展磋商,导致荷兰把控下的安世总部难以保障欧洲车企芯片供应,法国总统直接呼吁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   这起看似突然的国际争端,背后藏着长达七年的资本博弈和全球供应链的深层矛盾。   安世半导体不是荷兰本土原生企业,前身是飞利浦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拥有60年技术积累,在二极管、MOSFET等领域稳居全球前三,客户覆盖苹果、三星、特斯拉等2.5万余家终端企业。   2018年到2020年,闻泰科技分阶段完成收购,总对价高达380.6亿元,最终持有安世98.23%的股权,这场“蛇吞象”式并购让中国企业掌握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能力,也让安世借助中国市场实现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贡献的净利润占闻泰整体超260%,成为核心资产。   荷兰的操作完全打破了市场经济规则,2025年9月底到10月初,先是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依据《物资供应法》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禁止与中国区技术协同。   紧接着企业法庭未开庭就免去中方CEO张学政的所有职务,将近98%的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最终通过仲裁让闻泰实质丧失控制权。   后续披露的文件显示,这一切背后有美方的影子,美荷密集沟通后,美方明确提出更换中方管理层等要求,而美国商务部出台的“50%穿透规则”,更是直接将安世纳入出口管制范围,这场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本质就是地缘政治驱动的干预行为。   中方的反制既合法又精准,中国商务部直接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向境外出口成品元器件,要知道安世中国承担着全球80%的成品供应,这一禁令直接击中了其供应链的要害。   外交部和商务部多次表态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闻泰科技也启动全部法律途径维权,拟向国际法庭起诉荷兰政府索赔数百亿元。   更关键的是,安世中国早已做好准备,断供19天后就恢复供货,仅限中国境内市场且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目前日均出货量已恢复至危机前的60%,本土备用系统让其逐渐摆脱对荷兰总部的依赖。   中方拒绝与荷兰官方磋商,本质是不接受这种单方面撕毁契约的行为,这不是强硬而是对规则的坚守。   欧洲车企很快尝到了苦果,大众、宝马等依赖安世芯片的企业库存告急,产能出现明显下滑。   安世的功率半导体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没有稳定供应,车企的生产线就难以运转,相关损失正在持续扩大。   不少欧洲车企已经开始转向中国工厂签约供货,毕竟中国市场不仅是重要消费端,更是供应链的稳定器。   法国总统呼吁的“最严厉制裁”根本不切实际,欧盟内部本身就存在分歧,德国企业与中国供应链绑定更深,肯定不会支持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欧洲企业的施压让制裁呼吁难以落地,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了政治操弄让自己的支柱产业陷入困境。   荷兰的做法短视且危险,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契约精神,跨国并购的权益受国际规则保护,荷兰仅凭“莫须有”的理由就动用行政和司法力量干预,只会让全球投资者对欧洲市场失去信心。   中方的反制不是主动挑起争端,而是在自身合法权益被侵犯后的必要回应,出口管制和法律维权都是符合国际规则的手段。   全球供应链是多年形成的有机整体,安世的案例证明,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脱离其他国家独立运转,强行拆分供应链只会导致多输局面。   美国和荷兰试图通过制裁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反而倒逼中国企业加速供应链国产化,目前闻泰的国内产能已能保障70%核心产品供应,这种压力只会让中国科技企业更加强大。   所谓的“最严厉制裁”呼吁,暴露了部分国家面对全球格局变化的焦虑。   中国从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怕事,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停滞。   全球经济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对抗,规则需要共同遵守而非单方面曲解,任何试图以制裁和干预阻挡发展的行为,最终都会自食恶果。   你觉得欧盟会真的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80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