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之前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突然就取消了和中国合作的100亿美元巴加莫约港项目,可六年过去了,港口还是一片空地,2025年10月,坦桑尼亚政府干脆拿出220亿先令,又来请中国企业参与这个项目!这是何必呢? 时间回到2013年,坦桑尼亚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中国帮忙升级巴加莫约港,中国爽快答应投入100亿美元,不只是建港口,还规划了配套铁路和工业园。 当时的奠基仪式上,坦桑妇女戴着中国安全帽跳舞,两国国旗随处可见,大家都盼着这个项目能带来5万个长期岗位,让周边国家的货物都能在这里中转,彻底打通外贸通道。 没想到2015年坦桑尼亚换了总统,新领导人觉得之前签的合同不公平,尤其不满意99年的运营权条款,刚好英国和日本递来橄榄枝,承诺给低息贷款和尖端技术,2019年马古富力政府干脆彻底撕毁协议,转头去巴结这两个国家。 可英日的热情根本没落到实处,坦桑尼亚投资局后来公开承认,当初叫停项目确实有条款理解的分歧,但更没想到英日只是口头支援。 六年里,日本只通过国际协力机构搞了些短期培训,连跟港口沾边的投资都没有,英国承诺的基础设施基金喊了好几年,一分钱都没到账,直到2025年8月,这两个国家连份正经的书面合作方案都没提交过。 坦桑尼亚本来想借英日的名头压中国重新谈条件,结果把自己架在了半空,项目一停就是六年,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惨重。 2020年受项目停滞和疫情影响,该国GDP增速从之前的7%直接跌到2%,之后慢慢恢复,2024年爬到5.5%,可IMF预测2025年也才6%,还赶不上东非地区6.1%的平均增速。 外贸损失更直观,2019到2021年外贸额直接少了12%,沿海渔民盼着港口建成把鱼卖到更远的地方,最后只能在附近打转,收入比预期少了三成多,直到2024年前11个月,商品和服务出口才冲到158.7亿美元,增长14.2%,但还是比当初的规划晚了好几年。 就业的缺口更难填,原本能创造的5万个长期岗位泡汤,2020到2022年沿海地区失业率比其他地方高出2.8个百分点,不少年轻人只能外出找活,家庭生活没了着落。 最要命的是外资信心崩了,国际投资者最怕政策说变就变,2019到2021年坦桑尼亚外资流入直接少了40%,原本想过来建工厂、搞开发的企业,一看巴加莫约港的情况全打了退堂鼓,这种信任裂痕可不是短时间能修复的,国家信用评级还被降到了CCC+,成了资本市场的高风险国家。 2021年马古富力总统去世后,新总统哈桑上任才改变策略,重新考虑和中国合作,2022到2023年中国减免了坦桑尼亚部分债务,还签署了15项基础设施合作协议,涵盖能源、通信、农业等多个领域,双方关系慢慢回暖。 2025年这个项目终于重启,坦桑尼亚港务局和中、埃、沙三国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政府拿出220亿先令专门用于疏通航道和建设泊位。 新协议也做了务实调整,中国公司的运营年限从99年缩短到33年,坦桑尼亚股份提高到35%,政府还给出了税收优惠,中国也愿意带着智能港口技术和配套产业联动的支持,重新参与建设。 其实这事看着绕了个大圈,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没摸清方向,把口头承诺当成了救命稻草。 国家发展哪能靠赌,英日的承诺再光鲜,落不了地就是空话,中国合作的诚意从来不是靠嘴说,而是实打实的投入和灵活调整的态度。 中非合作本来就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互相体谅的互利共赢,坦桑尼亚走了六年弯路才明白,靠谱的合作伙伴比短期的博弈算计重要得多,那些能落地、能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合作,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现在巴加莫约港重新启动,坦桑尼亚也制定了2025/2026财年港务系统1.38万亿先令的收入目标,还计划升级其他港口、加快铁路建设,搭建区域物流网络。 希望这次的重启能让这个港口真正发挥作用,也给其他国家提个醒,国际合作中,诚信和务实永远是底线,一时的摇摆可能要付出好几年的发展代价。 国家之间的合作,到底该选画大饼的口头承诺,还是选能落地的务实伙伴?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