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核磁共振仪,以前飞利浦卖我们3000万。后来,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了,他扭头就卖

漫聊小知识 2025-10-31 16:49:24

一台核磁共振仪,以前飞利浦卖我们3000万。后来,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了,他扭头就卖280万。这中间蒸发的2720万,是什么?是我们的命。 曾几何时,中国的核磁共振市场就是飞利浦、西门子、GE这三家的天下,他们仨几乎把90%的市场份额攥在手里,尤其是能拍清细微病灶的3.0T高端机型,更是被他们垄断得严严实实。 说白了就是欺负咱们造不出来,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3000万一台的报价扔过来,医院要么咬牙买,要么就眼睁睁看着患者跑到别的有设备的医院去。 3000万那可是一个县域医院十年的运营经费,买一台机器就得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哪还有钱改善其他医疗条件? 更黑心的是,这3000万只是个开头,后续的“吸血”才真叫让人咋舌。就像湖北有个医院的技师说的,以前进口设备还给维修说明书,后来干脆不给了,设备坏了只能找厂家修。一台990万的CT机,每年保修费就得140万,相当于每年白扔一台小设备的钱。 核磁共振更是如此,液氦每年得补60万,工程师过来修个机器,机票食宿全报销,一天服务费就5000美元,这哪是维修,分明是抢钱! 外资企业早把账算透了,卖设备的利润只占25%,剩下75%的利润全来自售后,这就是把医院当成了长期提款机。 患者更别提有多难了,河南兰考县以前做个核磁要等两个月,花1200块,好多老人嫌贵嫌折腾,干脆放弃检查,小毛病拖成大病。 这1200块对普通家庭不是小数目,可能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可不去检查又怕耽误病情,那种纠结谁能体会? 这就是被垄断的代价——医院花天价买设备,成本最后全摊到患者身上,检查费降不下来,基层医院用不起设备,偏远地区的人想做个检查得翻山越岭跑几百里,多少人就在这奔波和等待里把“救命的时间”耗没了。 那为啥他们敢这么嚣张?关键就在“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上。 核磁共振的“心脏”是超导磁体,以前全被这几家巨头攥着,他们不仅垄断生产,还把124项核心专利拆成包,每台设备强制捆27项授权费,连软件升级都按次收费。 更狠的是,他们根本不卖给咱们单独的超导磁体,就是要让咱们没法自己修,更没法仿造。 咱们的企业想研发,连绕磁体的铌钛合金丝都得进口,一米要1万块,还经常断供,这就是明摆着堵死你的路。 直到咱们自己咬着牙把技术攻下来,这一切才变了样,辰光医疗的工程师花了三年,硬生生把国产铌钛合金丝的价格从1万降到1000块;联影的团队在封闭帐篷里守了三个月,每天睡四五个小时,终于把磁场精度调到国际顶尖水平。 2023年联影的3.0T核磁量产,价格只要260万,性能还比进口的快20%,这一下就把外资的定价泡沫戳破了。 飞利浦立马把价格从3000万降到280万,你看,他们根本不是成本高,就是以前能靠垄断躺着赚暴利,咱们造出来了,他们才不得不露出真面目。 现在再看,国产设备不仅便宜,售后也贴心多了,进口工程师要飞半个地球,国产工程师坐高铁当天就能到,维修费还便宜90%。兰考县医院装了国产设备后,检查费降到400块,当天就能做上;云南山区的乡镇卫生院都能用上移动式核磁,村民在家门口花200块就能检查。 这才是打破垄断的真正意义——不是省了多少钱,是让普通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及时看上病,是让基层医院有了救死扶伤的底气。 你说那2720万是咱们的命,太对了!这里面有医院被榨干的运营经费,有患者掏不起的检查费,有基层医疗的发展机会,更有被卡脖子时的无奈和憋屈。 以前外资巨头敢漫天要价,就是吃准了“人命关天,你不得不买”,这就是拿咱们的健康和生命当筹码。 现在国产技术起来了,他们的暴利泡沫破了,可那些年被坑走的钱、耽误的病情,不都是实实在在的“命”吗? 还好咱们没认输,花了十几年时间啃下硬骨头,从1.5T到3.0T,再到全球首款5.0T全身核磁,现在连辰光医疗的磁体都卖到飞利浦的供应链里了。 这告诉我们,什么“技术壁垒”“垄断神话”,只要咱们肯下功夫,就没有破不了的,现在3.0T核磁的国产化率眼看就要突破60%,全国六成多的县医院都装了设备,检查费降了一半以上,这就是技术突围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说到底,那2720万蒸发的不是钱,是外资垄断的嚣张气焰,是咱们被拿捏的日子。 而抢回这些“命”的,是那些闷头研发的工程师,是不服输的民族企业,更是国家对自主创新的坚持。 只有自己手里有技术,才能不被别人卡脖子,才能让救命设备真正服务于人,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摇钱树。 这道理简单又深刻,就像老辈人说的,靠人不如靠己,手里有家伙,腰杆才能硬,日子才能踏实。

0 阅读:3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