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荷兰半导体稀土的管控限制,正当大家以为荷兰会服软的时候,10月31日,

修竹崽史册 2025-11-03 10:55:58

随着中国对荷兰半导体稀土的管控限制,正当大家以为荷兰会服软的时候,10月31日,荷兰出台更严厉芯片设备出口新规,对DUV光刻机实施精细化管控,进一步限制与中国芯片领域合作,此举与中国近期升级的稀土管控形成直接对冲。   中国稀土管制从10月9日宣布,针对含稀土成分超过0.1%的产品实施出口许可,覆盖范围直指光刻机核心部件。   全球稀土精炼九成在中国,荷兰企业库存仅够支撑几周生产,出货延迟已成为现实压力。   荷兰此举表面看是响应西方盟友的统一战线,实则暴露了对供应链真实依赖的误判。   光刻机制造离不开稀土磁铁和激光组件,这些材料短期内无法从其他地区大规模替代。   荷兰政府强调军事安全考量,但忽略了经济互嵌的深度,半导体产业链早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环环相扣的全球网络,一方收紧,另一方必然反制。   在9月,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安世半导体,冻结中方股东控制权,导致中国子公司暂停出口成品零部件。   汽车产业立刻发出预警,欧洲生产线面临断供风险,稀土管制升级后,荷兰选择在芯片设备领域继续施压,等于把双方的博弈推向更危险的临界点。   这种对冲策略看似强硬,实际隐藏巨大隐患,荷兰半导体从业者超过十万人,其中五分之一岗位与中国市场直接挂钩。   长期断供不仅冲击企业营收,还会引发就业连锁反应,光刻机企业已开始内部调整,推出新机型试图规避管制,同时在第三方地区布局维修中心,但这些应对措施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变核心材料受制的现实。   中国方面同样在加速替代路径,国产光刻机良率稳步提升,28纳米设备已进入量产交付阶段,与日本和本土供应商合作也在深化。   稀土管制不是简单封锁,而是通过许可机制掌握主动权,符合条件的企业仍可获得出口豁免,这显示出政策灵活性远超外界想象。   过去几年,美国持续扩大出口管制范围,荷兰从最初的跟随者,逐步转为主动参与者。   但主动不等于掌控局面,半导体供应链的重组需要时间和巨额投入,短期内只能加剧全球芯片价格波动,欧洲汽车制造商已开始囤积库存,显示出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担忧。   荷兰此举犯了战略误判,稀土作为上游咽喉,决定了下游设备的生产节奏,光刻机再先进,没有稳定材料供应等于空壳。   荷兰试图通过设备限制换取安全感,却可能加速中国自主链条的闭环,历史经验表明,单边封锁往往适得其反,倒逼被限制方集中资源突破关键节点。   中国稀土新规12月1日起生效,荷兰光刻机管制已开始落地,企业夹在中间,最直接的代价是交货周期延长和成本上升,长远看,这种对抗只会推高全球芯片进入门槛,小型玩家将被挤出市场。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