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自以为很聪明,但是殊不知,这极有可能是我们给日本的最后一次机会!跟我们会晤时,高市早苗谈南海,谈香港,谈新疆问题,谈完之后,高市早苗还高调跟林信义会谈。 高市早苗打的是什么算盘呢?高市早苗明显有两方面的算计。其一是,高市早苗以此显示,自己作为极右翼可以搞定中国。先跟我们谈,后跟林信义谈。高市早苗自认为日本掌控了局面。 但她显然忘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写在《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里的铁律,1972年以来日本历届政府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她这种前脚见中方、后脚勾连“台独”势力的操作,根本不是什么“掌控局面”,而是赤裸裸的挑衅。 她可能没意识到,中国愿意与她会谈,不是有求于谁,而是出于维护地区稳定的善意,也是给日本保留体面的机会,可她偏偏把这份善意当成了自己炫耀的资本。 而她这么做的另一个核心算计,就是迎合日本国内日益抬头的极右翼势力,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2025年日本的政治局势本就暗流涌动,自民党在参众两院选举中连续失利,失去了过半席位,而以参政党为代表的极右翼政党却异军突起,一举斩获14个参议院议席,支持者中97%都对自民党现状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市早苗作为长期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公开盛赞纳粹政权的极右翼旗手,自然要通过更激进的对华表态来争取这部分选票。 最新的民调显示,她以28%的支持率在首相候选人中领先,这更让她坚信,只有对中国强硬,才能在日本政坛站稳脚跟。 她以为踩中国的红线就能换来国内的掌声,却没考虑到这种投机行为背后的巨大风险,日本的经济民生根本经不起中日关系的剧烈动荡。 中国在会晤中划下的红线绝非空话,而是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底气,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明确规定,日本必须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政治承诺,更是国际法义务。 针对高市早苗的挑衅,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点名批评其行为性质恶劣,驻日使馆也发出严正警告,要求日方立即停止向“台独”势力释放错误信号。 这种回应节奏清晰明了,短会谈之后紧跟着严抗议和多平台同步发声,就是要让日方清楚,红线不可碰。 而且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反制的决心和能力,2025年9月,中方就以外交部令的形式,对长期散播反华言论、支持“台独”的日本参议员石平实施制裁,禁止其入境、冻结在华资产,切断其与中国的商业往来,这是日本政客首次遭遇如此烈度的制裁,也给所有企图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人敲响了警钟。 高市早苗的算计之所以注定落空,是因为她严重误判了中日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绑定,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超她的想象,2024年日本对华贸易额占比仍高达22%,大阪等重要城市的批发零售业高度依赖中国游客,仅心斋桥大丸百货一家,2025年一季度来自中国游客的免税销售额就同比增长45%。 在关键资源领域,日本更是离不开中国,中国占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能的85%,而日本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支柱产业都高度依赖稀土,即便丰田、住友等企业试图转向澳大利亚、越南采购或建厂,也面临产能不足、技术瓶颈等问题,短期内根本无法摆脱依赖。 她嘴上喊着要强化日美菲合作、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实则日本与美国的合作需要付出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巨大代价,与菲律宾的军事协作也只会让日本卷入南海争端的风险上升,这些操作根本解决不了日本的实际问题,反而会让日本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中国给日本的这次机会,本质上是给日本一个体面转身的台阶,我们明确要求日方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这不是苛刻的要求,而是维护中日关系稳定的基本前提。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日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可高市早苗这类政客,为了个人政治利益,不惜把日本推向与中国对抗的边缘。 她可能没意识到,中国的克制不是软弱,而是留有余地,一旦日方继续突破红线,包括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推动军事介入台海等,中方将触发外交降级、全面经济制裁等更严厉反制,甚至可能启动《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非和平手段。 日本国内的极右翼情绪或许能给她带来短期的政治收益,但长期来看,这种挑衅行为只会让日本失去重要的贸易伙伴,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最终损害的还是日本民众的根本利益。 高市早苗的上蹿下跳,更像是一种政治投机的孤注一掷,她以为靠着炒作敏感议题就能蒙蔽国内民众、彰显自身价值,却暴露了自己短视和无知的本质。 中日关系的走向,从来不是某一个政客的政治表演能决定的,而是由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势所决定。 中国已经把话放在了前面,把路摆在了明处,剩下的就看日本是否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摆脱极右翼势力的绑架,回到理性务实的轨道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