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表示,中美元首会晤,特朗普不仅让中国获得了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地位,也让中国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11月1日,根据德媒报道,德媒表示,北京以牙还牙、以攻为守的战略,令中国在贸易战中再一次占据上风。釜山峰会开始前,特朗普在其社媒平台上以“G2峰会”形容举行的会晤,这显然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高度认可。 要知道,这背后全是实打实的博弈,之前贸易战闹得沸沸扬扬,美国这边加关税、搞出口限制,招数换着来,但中国没顺着对方的节奏走,而是拿出以牙还牙的架势,你加我的税,我就反制你的农产品和能源,你搞技术封锁,我就砸钱搞自主研发。 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慢慢让美国那边先扛不住了,美国企业早就喊疼,新关税一落地,消费者得掏更多钱买东西,常年搭好的供应链也乱了套,不少行业协会天天给白宫施压。 特朗普敢提“G2”,说白了也是形势逼的,他心里清楚,再硬扛下去,国内选票和经济数据都要受影响。这次釜山会晤前,中美经贸团队先在吉隆坡谈了两天,把大框架敲定了,这才有了元首见面的基础。 会晤足足聊了1小时40分钟,出来就放了实锤消息:美方要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24%的对等关税还得暂停一年。更关键的是,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要停一年,连那个50%穿透性的出口管制规则也暂缓实施了。 这些让步看着是美方松口,本质上是中国实力撑起来的,德媒早就注意到,中国经济这盘子够稳,前三季度增长率5.2%,进出口还涨了4%,这么大的体量和韧性,不是随便就能压垮的。 特朗普把会晤叫“G2”,等于承认了世界上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中国已经有了和他平起平坐掰手腕的底气。这种认可一旦放出去,国际上那些观望的国家自然会重新掂量和中国的关系,这就是最实在的地位提升。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给中国争取到了太关键的时间和空间,之前被关税和调查缠着,不少企业得分心应对合规和成本问题,现在压力一下轻了。中方也相应暂停了反制措施,两边的企业终于能喘口气,不用再天天猜明天会不会加税。 对中国来说,不用把精力全耗在贸易战上,就能专心搞自己的规划,毕竟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盘子,有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踏踏实实落实规划。 国际舆论看得很明白,英国《泰晤士报》都直言这会晤给世界经济吃了定心丸,德国新闻电视台也说中美对话是个好开端,这话里藏着的意思就是,只有承认中国的地位,坐下来谈才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特朗普自己也夸会晤“巨大成功”,还亲自送中国元首上车,这些细节都透着一种姿态,美国不能再用以前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中国了。 不过中国这边也拎得清,外交部很快就表态,不搞什么G2,还是要站在发展中国家这边搞多边主义。这态度也说明,不是美国给个“G2”的名头中国就接着,而是中国本身的实力已经到了这一步,特朗普的说法只是把事实挑明了。 现在中美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经贸团队还要细化共识,等于把短期的缓和变成了长期沟通的可能。 这么一看,德媒说的“中国获得更多时间和空间”一点不假,关税松了,企业能扩大生产;调查停了,行业能安心布局;高层沟通续上了,能避免误判。中国经济这片大海,本来就有韧性,现在少了贸易战的风浪,就能更稳地往前航行。 特朗普这声“G2峰会”,不管是真心认可还是无奈之举,客观上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分量,也让中国能更从容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这可不是谁施舍来的,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拼出来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