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   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4 14:38:38

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   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污染很多海域,为何日本海鲜却不愁出口,大家也还在吃海鲜,难道日本另辟蹊径了? 先得说最大的转机来自中国市场的松动,毕竟以前中国可是日本海鲜的第一大客户,2022 年光对华出口就有 871 亿日元,占了不小的份额,2024 年跌到 61 亿日元,只剩零头的滋味谁都不好受。 日本政府这两年没少下功夫,又是答应中方独立检测,又是提交各种承诺,终于在 2025 年 6 月底等来了消息,中国海关总署松了口,有条件恢复了 449 种日本水产品进口,虽然把福岛、东京都等 10 个高风险都县排除在外,还要求每批货都得带卫生证书、辐射检测证明和产区证明,但对日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利好。 没过多久,北海道和青森县的 3 家企业就赶紧完成了对华注册,第一批货跟着就发了过来,这等于直接把最关键的出口通道给续上了。 当然,日本也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早就把北美市场当成了新金主,这波转向简直快准狠。 中国暂停进口后,原本供应中国的 20-30L 规格大扇贝立马改道发往美国,2023 年 9 月美国市场份额直接飙到 50%,到 2025 年 1 月更夸张,冷冻虾夷扇贝肉对美出口价涨到每公斤 5111 日元,同比涨了 89%,出口量也翻了一倍多,达 463 吨,占了日本扇贝出口总量的 42%。 高规格的 2L、3L 级扇贝在北美更是被抢疯了,采购价突破每公斤 1 万日元,比禁令前翻了一倍,中间商都开始囤货待价而沽,硬生生把扇贝炒成了 “奢侈品”。 虽说后来美国把关税提到了 24%,但架不住市场有需求,日本企业干脆搞起 “订单生产”,接到美国单子才开工,精准拿捏了北美食客的喜好。 东南亚市场看似没那么起眼,实则藏着日本的 “暗线操作”。虽然初级加工品出口量降了 39%,但日本把这些原料都运到泰国去加工。 毕竟泰国的水产加工体系成熟,一下子占了 99% 的初级加工品出口份额,加工成成品后再卖到全球,等于借别人的手给自己的海鲜 “洗白” 身份,普通消费者根本分不清源头在哪。 而且日本还盯紧了高端市场,像帝王蟹、雪蟹这些高价值品类,即便价格上涨,依然有不少东南亚富豪买单,这笔账算得相当精明。 更关键的是日本把 “检测报告” 玩成了通关文牒,不管是对华出口还是对美销售,每批货都附上官方或第三方的检测证明,上面明晃晃写着 “辐射值未超标”。 虽然懂行的都知道这玩意儿未必能覆盖所有风险,抽检也总有漏网的可能,但对进口国监管部门来说,有这张纸就有了放行的理由,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看到 “合格” 二字,警惕心也会降下来。 加上这两年媒体对核污染水的报道少了,大家注意力被其他事儿吸引,也就没那么较真了,反正市面上海鲜种类多,日本海鲜混在里面,不特意留意根本分辨不出来。 日本还摸清了不同市场的脾气,对中国主打 “合规牌”,乖乖接受注册和检测,对美国主打 “高端牌”,专供大规格精品,对东南亚主打 “加工牌”,借道出口,一套组合拳下来,自然不愁销路。 至于大家还在吃海鲜,一方面是日本海鲜通过各种渠道混进了市场,另一方面全球海鲜供应链本来就多元,挪威三文鱼、俄罗斯帝王蟹这些替代品大量涌入,比如 2025 年前 7 个月挪威对华三文鱼出口就涨了 122%。 消费者有的选,也就没人纠结非要抵制所有海鲜,日本海鲜反倒借着这股 “浑水” 悄悄卖得风生水起,不得不说这生意经确实玩得溜。

0 阅读:147

评论列表

Costa

Costa

3
2025-11-04 14:58

嗯,多吃点,趁早把未成年的哥斯拉捞出来吃了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