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18万吨大豆一出手,我就知道,好戏要开场了。 谁都没想到,平时不起眼的大

探修説 2025-11-05 10:41:58

那 18 万吨大豆一出手,我就知道,好戏要开场了。 谁都没想到,平时不起眼的大豆能在中美之间掀起这么大的波澜。2025年10月30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亲口宣布:中国将在这个季度,也就是截至2026年1月,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而且还承诺未来三年每年采购2500万吨。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点大豆吗,至于这么兴师动众?那您可太不了解这里面的门道了。 咱们国家每年要吃多少大豆?说出来吓一跳,得超过 1 亿吨,自己种的根本不够,八成以上都得靠进口,这可是全世界一半多的大豆出口量都流到中国来了。 这些大豆用处大着呢,咱们吃的豆油、豆腐是它做的,养猪养鸡的饲料里更是离不开它,少了大豆,不光餐桌受影响,肉价都可能跟着涨,这可是实打实的民生大事。 再看美国那边,他们的大豆产量高,品质也好,以前咱们可是他们最大的客户,每年买的大豆能占他们出口总量的六成左右,一年给美国农民带来上百亿美元的收入。 可前几年贸易摩擦的时候,关系一僵,咱们就减少了美国大豆的采购,你知道美国农民有多着急吗?仓库堆得满满当当,有的大豆只能露天放着,用塑料布一盖就算完事,赶上雨天就发霉,损失大了去了。 伊利诺伊州那边,光是因为大豆卖不出去的保险索赔就超过 5 亿美元,还有农民在网上喊冤,说好好的庄稼只能烂在地里。 那时候美国大豆协会天天催白宫,说再拿不到中国订单,好多农民就得破产,这可不是夸张,是真真切切的难处。 所以说,这次先下的 18 万吨订单,就是给美国那边递个话:咱们可以谈,合作的大门没关。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见了面,聊了一个多小时,都强调要合作要稳定,说经贸得是两国关系的 “压舱石”,不能成绊脚石。 这话一落地,生意就跟着来了,会谈前下了 18 万吨,会谈结束当天又加了 25 万吨,两次加起来 43 万吨,紧接着就放出了 1200 万吨和三年每年 2500 万吨的大消息。 你看这节奏,环环相扣,这不就是那 18 万吨大豆引出来的好戏吗? 有人可能觉得,咱们是不是太主动了?其实不然,这都是算过账的,是为了咱们自己的好处。这些年咱们一直想把鸡蛋分在不同篮子里,多找几个大豆供应国,比如巴西现在就是咱们最大的供应国,占了七成多份额。 但光靠南美也不行,那边有时候会闹天灾,运输时间也长,万一出点幺蛾子,大豆供应就断了档。美国大豆刚好能补这个缺,多一个供应渠道,咱们的粮油价格才能稳得住,老百姓的餐桌才有保障,这是实实在在的安全考量。 而且这次合作,美国也让步了,取消了一部分关税,还暂停了几个针对咱们的调查,这都是咱们用 18 万吨订单换回来的实惠,主动权其实在咱们手里。 这事儿对美国的影响更是立竿见影。消息一出来,美国的大豆期货价格立马涨了,农业相关的股票也跟着回升,资本市场都松了口气,说这是给美国经济送了个大礼包。 美国农民协会更是直接说,这订单带来了 “久违的希望”,这话多实在。要知道,美国中西部那些种大豆的地方,都是特朗普的票仓,之前因为丢了中国市场,农民意见大得很,现在订单回来了,对他来说也是个政治得分项,难怪他说这次会面能打 12 分。 你看,一粒小小的大豆,既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还连着两国的政治经济,这戏能不好看吗? 回想以前,咱们在大豆上可是吃过亏的。早年间四大粮商联手炒作,先是说大豆要减产,哄着咱们高价下单,等合同签了又说产量涨了,让咱们的豆企亏得血本无归,好多企业都倒闭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了自己的储备粮库,还在东北扩大种植,亩产都快到 600 斤了,饲料里也在减少豆粕的用量,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样子了。 这次主动下单,是咱们有底气的表现,想合作就拿出诚意,不想合作咱们也有退路,这才是真的硬气。 现在再看那 18 万吨大豆,是不是觉得不简单了?它不光是一笔生意,更是中美从对抗转向合作的信号。这几年大家都看明白了,“脱钩” 根本行不通,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救农民,咱们需要稳定的供应保民生,只有坐下来谈才能双赢。 CNN 都说了,这事儿能帮美国平抑食品价格,对他们的消费者也是好事,这就是合作的好处。 所以说,我当初看到那 18 万吨大豆订单就知道好戏要开场了。这后面跟着的 1200 万吨、每年 2500 万吨,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大豆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装着两国经贸的大文章,接下来中美在其他领域的合作说不定也会跟着动起来,这戏啊,还在后头呢。

0 阅读:46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