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讲增长率的,去年GDP增速高达7.2%,这可是“全球第一”的数学。国际货币

叶的阳光 2025-11-05 13:21:31

最喜欢讲增长率的,去年GDP增速高达7.2%,这可是“全球第一”的数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说它将成为“全球增长引擎”。 这份成绩单的水分,是按它已的GDP核算方式出来的,本身就灵活的离谱,比如把手机APP下载量、数字支付交易额都算作“生产贡献”;政府基建投资暴增,带动GDP账面数字猛涨,但民间投资却连年下滑。政府花的越多,数字越好看,百姓的钱包却越来越瘪。 高盛、瑞银的报告中,都提到一个关键词:“增长质量低”。看看制造业数据、出口额、工业用电量这些硬指标是全线疲软。 外资撤资,卢比被按在地上摩擦。10月中旬,卢比一度跌破83.4兑美元,创下历史新低。 外汇储备虽号称6000多亿美元,但其中一半是外资短期投资的钱。这是“租来的钱”。一旦市场风向变了,这些钱跑的速度比风还快。 可莫迪政府还是舍不得加息,国内贷款利率又高得离谱,企业借贷成本逼近12%,一旦加息中小企业相当直接被掐死。 面对外资撤退,印度政府把国家养老金、保险基金、甚至央企都拉上阵当“国家队”。结果股市跌得更快! 资本市场的逻辑向来是残酷的,当国家队接盘时,外资知道在“托底”,于是,跑路信号开启。10月下旬,外资净卖出额达到每日15亿美元,创纪录。难怪孟买交易员调侃:“政府买得越多,我们卖得越快。” 这几年,印度制造的核心问题一个没解决:电力不稳、土地贵、基础设施烂、官僚审批复杂。 苹果发现印度场产的良品率低得可怜;特斯拉谈了两年,没敢入驻;韩国三星偷偷缩小了产能。真正的制造业外资,需要稳定的政策、透明的税制和完善的供应链,而这些,印度一项都没做到。 莫迪为了“自立”,拼命提高进口关税,原材料价格飙升,本国企业反而负担更重。 美国希望印度在地缘上牵制中国,但在金融上并不愿意给予支援;一旦美元加息,印度的吸引力立刻消失。 政治上想靠美国,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金融上还得看美元脸色。在这样的体系里,印度既没有安全感,也没有长期增长价值。这场危机不仅动摇了市场对印度经济的信心,更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冲击整体金融稳定与国家信用,从而带来南亚地区稳定的不确定性,混乱也就随之而来…… 推荐 热点

0 阅读:45
叶的阳光

叶的阳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