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组合被拒,原因很简单——印度太闹腾 印度在国际组织中的表现,让人觉得它总爱当那个捣蛋鬼。先说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事儿,印度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申请,但到现在还卡着。原因之一是现有五常,尤其是中国,反对扩大,因为这会稀释他们的影响力。印度核地位复杂,它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约国,这点让一些国家不放心。区域代表性也成问题,巴基斯坦等邻国强烈反对,觉得印度进来会偏袒自身利益。专家分析,印度在人权记录上也有短板,比如国内少数群体待遇,影响了支持度。印度自己也错过机会,1950年拒绝美国提议,现在后悔都来不及。总之,五常需要成员有高度责任感,印度这些年在地缘政治上爱挑事儿,让人觉得不靠谱。 再看亚太经合组织,印度从1991年起就递申请,但成员国总找借口挡着。地理因素是个说辞,印度不直接临太平洋,但这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印度经济改革不彻底,在WTO谈判中常变卦,贸易壁垒高,让人觉得加入后会拖后腿。1997年,APEC直接冻结新成员十年,就是防印度进来添乱。中国等成员担心印度会干扰贸易自由化进程。印度国内保护主义强,提高关税的事儿屡见不鲜,比如2022年调整进口税,惹恼澳大利亚。结果,APEC成员宁愿保持现状,也不愿冒险。印度想借这个平台扩大亚太影响力,但自己的行为让机会溜走。 奥运申办更是暴露印度软肋。印度从未正式办过奥运,但对2036年兴趣浓厚,指定艾哈迈达巴德为主办地。可国际奥委会一看,就摇头。基础设施落后是硬伤,道路、场馆建设跟不上标准。2010年德里英联邦运动会闹出腐败丑闻,桥梁坍塌、场地漏水,国际社会记忆犹新。反兴奋剂问题严重,2024年巴黎奥运期间,印度运动员多起案件被查。治理混乱也成大麻烦,印度奥协内部争端不断,2024年IOC暂停资助,就是因为领导层扯皮。安保和环境标准达不到,污染和安全隐患让委员会担忧。印度想借奥运提升形象,但这些问题让 bid 屡屡受挫。 印度在上合组织里的表现,更是典型闹腾例子。2017年加入后,印度就常当搅局者。2023年新德里峰会,反对巴基斯坦倡议,拖延议程。2024年阿斯塔纳峰会,又阻挠伊朗加入,投否决票。边境争端是根源,印度总拿地缘风险说事儿,影响组织团结。上合本是合作平台,印度却用它平衡中国和巴基斯坦,导致共识难成。类似在金砖国家,印度反对中国扩张方案,2023年约翰内斯堡峰会质疑货币合作,强调贸易保护。2024年喀山会议,又起立反对成员名单。这些行为让金砖效率低下,成员国私下抱怨印度太自私。 这些拒绝不是孤立的,根子在印度外交策略上。它想当大国,但方式太急躁,总在组织内推自家议程,忽略大局。比方说,在安理会 bid 上,印度拉G4集团(日本、德国、巴西),但忽略非洲国家诉求,导致支持分散。人权问题又成软肋,2024年大赦国际报告批评印度国内镇压,影响国际形象。亚太经合组织那边,印度不积极降关税,成员国怕它进来后破坏贸易平衡。奥运 bid 也一样,IOC强调可持续性,但印度计划重在宣传,忽略实际执行。闹腾的结果,就是国际社会宁愿把门关紧,也不愿冒险。 印度这些年经济增长快,人口红利大,本该顺风顺水进这些圈子。可它在组织内爱单干,拒绝妥协,让人觉得不稳定。五常需要贡献全球事务,印度却在地缘冲突上纠缠不清。APEC是经济合作平台,印度贸易政策多变,加入后可能成麻烦制造者。奥运讲求公平高效,印度治理短板明显,申办风险高。参考过去,上合和金砖的例子证明,印度进后常阻挠决策,只为自身利益。国际社会学乖了,防着点总没错。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