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两架坠毁南海的飞机原因已明确,不是电磁攻击,也不是“南海魔咒”,而是……美军自己找的麻烦。这事儿说白了,真不稀奇。两架飞机,一架“海鹰”直升机,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前后脚掉海里,时间差不到一小时,位置也没差多远。你说巧不巧?可别再扯什么神秘武器、电磁攻击了,听着像评书,唬唬外行还行。 2025年10月26日,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执行任务时,两架飞机先后出事。先是下午2点45分左右,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从航母起飞后不久坠海,三名机组人员弹射获救。 紧接着,不到半小时,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掉进海里,两名飞行员弹射脱险。美军太平洋舰队确认,所有五人状况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调查刚启动,就有消息指出可能跟燃料问题有关,特朗普甚至公开说可能是坏燃料惹的祸,也就是燃料被污染,混进了水或其他杂质,导致引擎供油不稳,直接造成失控。 尼米兹号1975年服役,到现在快50年了,本来就该退役,船体锈迹斑斑,高温高湿的南海环境让金属腐蚀加速。 关键设备如弹射器和阻拦索经常出故障,维修队天天忙活,却总跟不上节奏。福特级航母故障多多,根本没法稳定部署,只能让尼米兹这老头子继续顶着。 资金方面,美军把大把钱投到新武器研发上,老装备的维修预算一减再减,本该半年保养一次,现在拖到一年多,小问题攒成大麻烦,出事迟早的事。 本土船厂越来越少,能修航母的干坞就那么几个,舰艇排队等修,一等就是半年以上。 尼米兹号今年4月从本土出发,先去中东对付胡塞武装,干了大半年没喘口气,10月又急调南海,前沿基地修不了大问题,回国又太费劲,只能从退役船上拆零件凑合,质量自然打折。 硬件问题一大堆,人手也跟不上。美军飞行员严重短缺,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缺口1150人,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要5年时间,飞够250小时,可任务堆积如山,没有时间训练。 尼米兹号进南海后,6天内搞了30多次起降,每天80多架次,飞行员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疲劳操作风险直线上升。 民航公司还高薪挖人,好多老飞行员跳槽,剩下的新手多,老兵累趴,失误几率大增。这一切都是美军自己折腾出来的。 美国总想当全球老大,建了800多个基地,驻军150多个国家,就11艘航母和130万现役军人,摊子铺太大,顾不过来。 为了印太战略,在南海频繁秀肌肉,自由航行操作,结果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 制造业空心化,零件造不出来,技术工人找不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吹得响亮,现在锈迹满身,外壳剥落,跟尼米兹的事故一个样,都是基础垮台的写照。 事故后,美军加强燃料检验,调整飞行时间表。国防部重申,事故不影响区域承诺,但需内部改革。美军这套体系,摊子大、钱分散、人疲惫,事故频发不奇怪。 要想少出事,得从根上治,缩减全球干预,专注本土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