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承认过去五年一直在边境挑衅中国,为的就是西方援助,而莫迪也成了世界炙手可热的

烟雨评社 2025-11-07 11:35:11

印度承认过去五年一直在边境挑衅中国,为的就是西方援助,而莫迪也成了世界炙手可热的大红人。但一场空战打得原形毕露,随之被西方抛弃。有人就想了:如果2020年中国边防军与印度不是群殴,而是对印度发起一场有限的局部冲突,血洗印军的战机、军事基地,印度是不是提前五年就被西方抛弃? 一位印度学者最近的说法,着实让人意外:他说过去几年中印边境的那些紧张,甚至流血,其实不过是演给美国看的戏。这话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因为就在不久前,印度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才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先得看清印度当年的算盘有多精。2020 年 4 月起,印军就开始在加勒万河谷抵边越线修道路、搭设施,6 月 15 日更是违背军长级会谈共识,聚集大量武装人员暴力攻击中方交涉官兵,最终引发激烈肢体冲突。 这种蓄意挑衅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摸准了西方想利用印度牵制地区局势的心思。果然,冲突之后美国立马递来橄榄枝,不仅在 “外国军事资助计划” 框架下承诺提供 5 亿美元援助,还联合法国为印军量身调配装备,试图让印度减少对俄制武器的依赖。 莫迪借着这股劲儿四处周旋,2023 年和美印续签合作协议,把心理健康、气候变化等议题都纳入合作范围,2024 年底还和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发表四方合作联合声明,俨然成了西方阵营的 “香饽饽”。 西方当时的追捧,本质是把印度当成了好用的棋子。毕竟印度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地缘位置优势,西方需要这样一个 “支点” 来平衡区域影响力。 印度也顺势狮子大开口,五年里从美国拿到的军事援助累计超 30 亿美元,还获得了 F-16 战机生产线的技术授权,法国更是送上 “阵风” 战机的优先交付权。 莫迪借着这些援助大肆渲染 “战略自主”,在国际上左右逢源,一度被西方媒体吹捧为 “发展中国家的领军者”。没人戳破这层窗户纸 —— 西方看重的从来不是印度的实力,而是它能给对手制造的麻烦。 可一场空战彻底撕碎了印度的 “强者面具”。去年那场边境空战中,印军号称 “精锐” 的苏 - 30MKI 战机刚升空就被锁定,地面雷达站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精准摧毁,所谓的 “多层防空网” 成了摆设。 更打脸的是,印军紧急求助西方时,美国只送来几架二手无人机,法国干脆以 “维护期” 为由推迟交付导弹,之前承诺的 “联合防御” 成了空话。 短短一个月内,西方对印援助就缩减了 60%,“四方伙伴关系” 的联合声明也悄悄删掉了对印度的明确支持条款。这时候大家才看明白,西方的援助从来都是 “看菜下碟”,一旦印度暴露了不堪一击的实力,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抛弃是迟早的事。 这就让人想起 2020 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当时中方选择了克制,边防官兵在团长祁发宝带领下,仅以肢体对抗回应印军的暴力攻击,即便付出 4 人牺牲、1 人重伤的代价,也没动用重型武器。 如果当时中方采取的是有限局部冲突,直接摧毁印军在边境的战机和军事基地,印度的虚弱只会更早暴露。 要知道那时印军超八成装备还依赖俄罗斯,自研武器的故障率高达 40%,根本经不起实战检验。一旦真面目提前揭开,西方绝不会砸钱在一个 “扶不起的阿斗” 身上,5 亿美元援助、战机技术授权这些好处自然也无从谈起,莫迪的 “大红人” 光环恐怕当场就会碎掉。 说到底,西方对印度的态度从来都是功利的。有用时奉为上宾,没用了弃如敝履。2020 年的克制给了印度五年的 “表演时间”,而那场空战只是让西方彻底断了念想。要是当年就用实力戳破幻象,印度大概早就体会到被西方抛弃的滋味,不会有后来那些左右逢源的风光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