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没有:近几日,英、法、德、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声时,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却突然“安静”下来,似乎变得“低调”了! 英、法、德为啥爱对着中国发声?德国手里攥着高端制造的盘子,总担心中国在汽车、机械领域抢它的份额,所以时不时要提 “产业链自主”; 法国一直惦记着欧盟的政治领导权,想通过 “主导对华政策” 刷存在感,显得自己能扛事;英国脱欧后没了欧盟的依托,总想着找机会露脸,跟着凑热度刷 “国际影响力”; 荷兰更不用说,之前被美国架着在芯片上跟中国较劲,也得跟着表姿态。 可意大利不一样,它没这些 “争权夺利” 的本钱,经济上最看重的就是 “实打实的合作”。 就说意大利的港口吧,这可是它的经济命脉之一。像热那亚港、的里雅斯特港,还有瓦多利古雷港,这些年中国企业投了真金白银搞升级。 比如中远海运之前参与瓦多利古雷港的建设,把那个原本快跟不上节奏的老港,改成了地中海地区能接大型货轮的物流枢纽,不光让意大利的葡萄酒、橄榄油能更快运到中国,还带动了周边物流、仓储、装卸的岗位,光这一个港就养活了好几千当地人。 要是梅洛尼跟着英、法、德瞎喊,得罪了中国,这些投资万一停了,港口升级歇菜,物流效率降下来,当地企业运货成本涨了,工人没活干,最先闹意见的就是意大利老百姓,梅洛尼还怎么稳住自己的支持率? 再看贸易这块,意大利的家底跟德国、法国不一样,它没有那么多能 “垄断全球” 的大企业,反倒是中小企业占了半壁江山。 从米兰的奢侈品皮具厂,到佛罗伦萨的定制家具作坊,再到都灵的小型机械零件厂,好多都指着中国市场吃饭。 就拿意大利的奢侈品来说,中国消费者买走的份额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还多,要是因为梅洛尼跟着喊口号,中国这边消费者不买账、经销商不下单,这些奢侈品厂就得减产,连带下游的皮革供应商、裁缝师傅都得受影响。 还有那些做家具的小厂,中国的高端装修市场是他们的重要客户,一旦订单没了,小老板们要么裁员,要么关门,意大利的失业率本来就不算低,梅洛尼可不敢再添乱。 梅洛尼心里门儿清,跟着英、法、德争那些 “虚头巴脑” 的欧盟领导权没用,不如闷声保住自己的实际利益。 毕竟对意大利来说,港口能正常运营、企业有订单、工人有活干,比在国际上喊几句 “战略自主” 的口号实在多了。 之前她刚上台的时候,也偶尔跟着西方的调子说过两句,可后来发现不对劲 —— 喊完口号,中国这边的订单没见多,反而有中小企业来抱怨 “客户开始犹豫了”,港口那边也问 “后续投资还能不能顺利推进”,这才赶紧收了声。 说到底,梅洛尼的 “安静” 不是怂了,是务实。 她知道意大利的家底经不起折腾,不像德国有强大的工业底子能扛一扛,也不像法国有欧盟的补贴兜底,意大利能靠的就是跟中国这样的大市场、大投资方好好合作。 所以与其跟着别人得罪中国,不如安安静静保住港口投资、贸易订单和老百姓的饭碗,这才是对意大利最负责的选择 —— 毕竟政治口号填不饱肚子,真金白银的合作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