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会抛弃乌克兰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欧洲现在有点魔怔了。为什么宁愿选择陷入俄乌冲

未央秘史 2025-11-07 18:57:28

欧洲会抛弃乌克兰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欧洲现在有点魔怔了。为什么宁愿选择陷入俄乌冲突的战争泥潭,也不愿意尽快停火。我觉得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现在欧洲沉没成本太高,没法止损。 从2022年冲突爆发到2025年深秋,欧洲在乌克兰身上砸进去的真金白银已经多到无法回头,2024年全年欧盟给乌克兰的财政援助就达173亿美元,占乌方获得国际援助的四成还多,到了2025年11月,欧盟又通过了第五笔18亿欧元的定期援助,算上之前四期的款项,仅这个援助机制就已经拨付了超过160亿欧元。 这些钱大多以贷款形式发放,一旦停火,乌克兰的偿债能力会瞬间崩塌,几千亿欧元的坏账就会像大山一样压在欧洲头上,毕竟乌克兰连日常运转都要靠援助维持,根本没能力还钱,最后只能由欧洲各国的财政兜底,这对于经济本就步履维艰的欧洲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欧洲的经济状况早就经不起折腾了,2024年欧盟GDP仅增长0.9%,欧元区更是只有0.8%,虽然通胀从2023年的高位有所回落,但2024年底欧元区通胀率仍有2.4%,欧盟更是达到2.7%,19个成员国的通胀都在反弹。 这背后很大程度是能源成本飙升的后遗症,冲突前欧洲四成以上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价格低廉且供应稳定,可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后,这条能源通道被切断,只能转头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2024年美国已经占据了欧盟45.3%的LNG进口市场份额,2025年1到10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就达到480亿立方米,比去年全年还多260亿立方米,而美国的LNG价格是俄罗斯管道气的三五倍甚至十倍。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就是典型例子,在欧洲高昂的能源成本下只能大规模减产,转头砸了一百多亿欧元到中国湛江建新基地,这样的企业外迁不是个例,欧洲的工业基础正在被高能源成本一点点掏空,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前两年冬天还流传着各种“省钱过冬”的奇葩方法,不少家庭连暖气都不敢开足,生怕收到天价账单。 可即便付出这么大代价,欧洲也没拿到任何实质性好处,所有收益都被美国牢牢攥在手里。 2025年10月美国单月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达到1010万吨,创下历史纪录,连续四个月刷新数据,而欧洲就买走了其中近七成。 美国不仅通过卖高价能源赚得盆满钵满,还趁机重构了欧洲的能源贸易结构,以前欧洲能源进口多元化,现在对美国LNG的依赖越来越深,2024年欧盟能源进口总额4330亿美元,仅从美国进口的能源就接近800亿美元,而且这个依赖还在加深。 美国自然不会允许欧洲再回到依赖俄罗斯能源的老路,毕竟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欧洲想要停火和俄罗斯和解,首先就要过美国这一关,而美国在欧洲有几十万驻军,北约更是牢牢绑定着欧洲的安全政策,欧洲的“战略自主”早就成了一句空话,根本没有单独和俄罗斯修复关系的底气。 更让欧洲为难的是,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彻底回不去了。 当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自己都承认,《明斯克协议》就是为了给乌克兰争取时间,这种公开的“外交欺诈”让俄罗斯再也不会相信欧洲政客的承诺。 现在欧洲就算想停火求和,俄罗斯也会要求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绝不会再接受口头约定,而这些保障往往是欧洲无法提供的,毕竟北约东扩的步伐已经让俄罗斯退无可退。 同时欧洲内部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早就不是2022年那种“团结一致”的样子了,匈牙利从一开始就反对制裁俄罗斯、拒绝对乌提供武器,斯洛伐克新政府上台后直接叫停了军事援助,捷克也爆发了大规模反通胀抗议。 就连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这些核心国家,在2025年10月讨论动用俄罗斯冻结资产给乌克兰贷款时,也公开表示反对,毕竟谁都不想当冤大头,一旦国际法院判俄罗斯胜诉,这笔巨额赔偿就得由他们来出,比利时更是急得上火,因为大部分冻结资产都存在布鲁塞尔的欧洲清算银行,真要打官司第一个被告的就是它。 这些分歧说明欧洲内部的“政治正确”已经开始崩塌,理性的算计正在取代口号式的支持,但就算心里清楚再耗下去只会更惨,欧洲也没勇气真正停火。 一方面是沉没成本太高,之前的援助、经济损失、能源转型投入,一旦停火就都成了无法收回的成本;另一方面是美国的牵制和俄罗斯的不信任,让欧洲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 就算特朗普上台,他那些模糊不清的表态也没法给欧洲带来真正的转机,毕竟美国的核心利益是削弱欧洲和俄罗斯,俄乌冲突持续下去对美国最有利。 欧洲就像被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明明知道前面是泥潭,却因为既没法解开绳索,又不敢跳车,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至于什么时候能到头,恐怕连欧洲自己都不知道,毕竟这场冲突里,欧洲早就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