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粉丝数量180万的印度女大V在自己的社媒上发了一张中印车站的对比图,一边是中国干净整洁的高铁站,另一边则是印度垃圾遍地,破败不堪的火车站。 这位女大V在配文中坦言,这是她实地走访两国后的真实所见,没有刻意抹黑也没有过度美化。照片里的中国高铁站,通透的玻璃幕墙让自然光洒满大厅,自动售票机、人脸识别进站口整齐排列,地面干净得能映出人影,即使是客流高峰时段,乘客也在导流标识指引下有序前行,候车区的充电插座、免费饮水设备随时可用。 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车站里随处可见无障碍设施,母婴室配备齐全,工作人员会主动为老年人和行李较多的乘客提供帮助,从进站到候车再到出站,全程流程顺畅高效,完全没有拥挤混乱的感觉。 而对比图中的印度火车站,正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豪拉车站——印度最大、最繁忙的铁路枢纽之一。这座1905年投入使用的车站,如今拥有23个站台,其中最长的站台长达1296米,堪称世界罕见,站内也配备了免费wifi和过境旅客宿舍等设施,甚至还获得过绿色火车站的银牌评级。 但现实场景却不尽如人意,照片中站台缝隙里塞满塑料瓶、果皮等垃圾,墙角处堆放着无人清理的杂物,部分墙体因年久失修出现剥落,裸露的电线在空中杂乱缠绕。 乘客们随意坐在站台地面上,小贩推着推车在人群中穿梭叫卖,进站口没有明确的导流标识,人们挤在一起检票,不少人只能扒着火车车门上下,与中国高铁站的有序形成鲜明反差。 帖子下方的评论区很快分成两派。印度网友的反应五味杂陈,有人认同这种差距,坦言“豪拉车站的混乱是常态,垃圾清理不及时、设施老化问题喊了多年却没改善”;也有网友辩解,豪拉车站是百年老站,承载着每天数十万旅客的运输压力,且印度铁路系统覆盖范围广、线路复杂,改造难度远超新建车站。 还有不少印度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称曾在豪拉车站因找不到清晰标识迷路,或是被站台垃圾绊倒,希望这次的对比能推动相关部门重视基础设施升级。 中国网友则纷纷分享自己的乘车体验,有人提到“现在国内县城都通了高铁,小站的环境和服务也丝毫不差”,还有人补充,中国高铁站不仅硬件过硬,软件服务也在持续升级,部分车站已实现“刷脸进站”“电子客票”全覆盖,甚至推出了站内餐饮外卖、行李寄送等便民服务。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位印度女大V此前发布的中国旅行视频中,曾多次点赞中国的公共安全,直言“女性可以在深夜自由乘坐公共交通,不用担心人身安全,还能随意拍摄视频,这在印度很多城市难以想象”。 事实上,这种差距的背后是两国基础设施建设理念与投入的不同。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短短十几年间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更强调运营管理的精细化,从环境卫生到服务流程都有明确标准。 而印度铁路系统承载着殖民时期留下的历史包袱,线路老化、设施陈旧的问题积重难返,加上人口众多、管理难度大,想要快速改善并非易事。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印度近年来也在加快基础设施升级,部分城市已开通现代化地铁,新建成的火车站也开始注重环境与服务,不少网友认为,正视差距才能推动进步,这样的真实对比并非抹黑,而是激励改进的动力。 随着讨论的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网友开始理性看待这种差异。有人指出,每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也各异,中国高铁站的整洁有序是长期投入与精细化管理的结果,而印度火车站的问题则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逐步解决。 这场由一张对比图引发的热议,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民生实景。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