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当地时间11月6日表示,美国有很多手段可以对付中国,

史鉴奇谈 2025-11-09 12:10:36

最新消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当地时间11月6日表示,美国有很多手段可以对付中国,但希望保持稳定。   其实这哥们儿最近戏挺多的,一边在公开场合不断放狠话,甚至威胁说可能要对华加征100%的关税,另一边呢,又通过媒体放风,强调“希望保持稳定”。这种左右横跳,本质上暴露了华盛顿内部那股子纠结劲儿——既想靠着对华强硬来捞取政治筹码,心里又门儿清,真要玩脱了,美国自个儿也得掉层皮。   格里尔这番看似矛盾的表态,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即兴发挥。你瞅瞅最近这阵子,美方的操作才叫一个“精神分裂”。   就拿上个月来说吧,商务部那边刚吐槽完,说中美之前在吉隆坡的经贸磋商刚有点缓和苗头,结果短短20多天里,美方反手就推出了20项针对中国的打压措施。这其中包括搞了个什么“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这一家伙就把几千家中国公司给“延伸”列进黑名单了。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不顾中方反复沟通,硬是在十月份开始执行针对中国造船业的“301调查”港口费措施。这种“当面说好话,背后下绊子”的套路,咱们可见得多了。   说到格里尔这个人,他最近的言论可是相当强硬。他甚至公开把是否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这事儿,直接挂钩到“中国的做法”上,摆出一副“球在中国这边”的审判官架势。更有意思的是,他还特意点名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说什么中国官员的表态“相互矛盾”。   这种指责纯属没事找事,咱们商务部早就解释得明明白白,稀土管制是依法行事,主要是为了履行防扩散这类国际义务,而且出台前早就向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通报过了,做法完全合规。格里尔非要这么高调地炒作,无非是想在国际上营造一种“中国在破坏规则”的假象,给他们后续可能采取的更强硬措施找借口。   但你得琢磨一下,为啥格里尔偏偏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一边挥舞大棒,一边又念叨“稳定”?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双重体现。从政治上看,特朗普政府时期留下的对华强硬政策,成了现在谁都不敢轻易触碰的“政治正确”。尤其是面对国内那些对华鹰派,比如某些国会议员,行政部门的官员必须表现得足够强硬。   但另一方面,经济现实又啪啪打脸。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数据不会撒谎——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并没见真正减少,而那些高额关税的成本,绝大部分其实是由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在买单。   通胀压力摆在那儿,企业界要求减免关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所以格里尔的话,你可以理解为是说给国内不同派别听的:对鹰派,他展示的是“我们手段多得很,别急”;对商界和期待缓解通胀的人,他传递的是“我们在寻求稳定,不会乱来”。   实际上,美国这种“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的套路,效果实在不咋地。历史证明,单方面的施压和关税战,根本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比如那个庞大的贸易逆差。反而会推高他们自家的通胀,损害美国港口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就像之前有分析指出的,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到头来反而让美国GDP受损,就业机会减少。   中国这边呢,应对得越来越从容。咱们早就加快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比如大豆,之前大量从美国进口,现在呢,巴西、阿根廷等地都成了重要来源。   最近中国采购近18万吨美国大豆,这规模相比从南美的采购量只是零头,更像是一种商业行为和对当前市场价格的理性反应(例如新季美豆价格低于巴西大豆时)。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战略布局越来越成熟,也是一种应对美国政策反复无常的底气。   所以,看明白了吧,格里尔所谓的“有很多手段”但“希望保持稳定”,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在应对中国崛起时的一种战略焦虑和两难境地。他们既想遏制中国的发展,又无法承受与中国全面“脱钩”甚至对抗所带来的巨大代价。   这种矛盾心理,导致其政策常常表现出“进一步、退半步”的摇摆特征。对于美方这种矛盾心态和两面做法,咱们中方的立场是一贯且清晰的:合作,我们欢迎,但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如果美方真心想维护经贸关系的稳定,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立即纠正那些错误行为,而不是继续玩“一边要谈一边挥舞大棒”的危险游戏。毕竟,信任这玩意儿,重建起来可比破坏难太多了。

0 阅读:53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