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印度突然宣布了 11月12日消息,印度造船厂SDHI近日与挪

顺遂皆安 2025-11-13 20:13:24

快报!快报 印度突然宣布了 11月12日消息,印度造船厂SDHI近日与挪威Rederiet Stenersen公司签署了一份意向书,将建造6艘18000载重吨的化学品运输船,合同总价值约为2.2亿美元。 你可别小看这2.2亿美元的单子,对印度造船业来说,这可是实打实的“破冰之举”!SDHI不是什么小作坊,是印度国有造船巨头,全称“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 Engineers Limited”,之前大半精力都扑在军用船舶上,造过护卫舰、巡逻艇,民用造船领域一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订单,这次一下子签下6艘化学品运输船,还是和欧洲老牌航运公司合作,等于在国际民用造船市场刷出了存在感。 化学品运输船可不是随便就能造的,18000载重吨的规格,要应对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货物,船体材料、防泄漏设计、安全系统都有严苛标准,全球能稳定交付这类船舶的船厂,大多集中在中韩日等造船强国。印度这次能拿下订单,挪威公司图的就是成本优势——印度劳动力成本只有韩国的三分之一,加上印度政府“印度制造”倡议给的税收减免、补贴,综合报价比传统造船大国低了不少。 这事儿背后,藏着印度的“造船野心”。这些年印度一直想摆脱“造船弱国”的标签,2023年还出台了《国家造船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让印度造船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现在全球造船市场被中韩垄断了70%以上的份额,印度想分一杯羹,只能从细分领域突破,化学品运输船就是他们选中的“敲门砖”。 可野心归野心,现实的难题一点不少。印度造船业的老毛病就是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之前给印度海军造的护卫舰,原定3年交付,结果拖了5年才完工,民用船舶的品控要求一点不比军用低,挪威公司敢签意向书,估计也留了后手,意向书不等于正式合同,后续还要看印度船厂的技术验证、原型船测试结果。 还有技术依赖的问题,化学品运输船的核心设备比如耐腐蚀泵、专用阀门,印度本土企业还造不出来,大概率要从欧洲、日本进口,这就意味着船舶的核心利润会被分摊,印度能赚的更多是组装、劳动力的钱。而且国际航运市场变化快,等这6艘船2026年前后交付时,化学品运输的市场需求、运价会不会变,都是未知数。 印度这次签约,更像是一次“试水”——既想向世界证明自己能造高端民用船舶,又想借着国际合作提升本土技术。但造船业是个重资金、重技术、重积累的行业,中韩能走到今天,花了几十年时间打磨供应链、培养技术工人,印度想一步登天根本不现实。2.2亿美元的订单是个好开头,可能不能守住这份合作,能不能借此打开更多国际市场,还要看他们能不能解决效率和质量的硬伤。 毕竟国际市场不看“野心”看“实力”,挪威公司敢把订单交给印度,是奔着性价比来的,一旦交付延期、质量不达标,下次可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印度造船业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真正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还得打个问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用户42xxx90

用户42xxx90

1
2025-11-13 20:23

印度收到定金:完工!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